中國從一窮二白走到今天,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結構的轉換是形成新發展
動力的源泉。中國40年改革,出現奇蹟的原因就是不斷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轉換,釋放經濟增長的動力。21世紀80年代,農村推行家庭承包責任制,調動起生產的積極性,結束了長期的商品匱乏的狀態,帶動了經濟起飛。到了90年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國有企業為改革中心的宏觀管理制度,振興了電子機械、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等四大產業,抓住了機遇,迅速的帶動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的騰飛。
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發行長期建設債卷,搞基礎設施建設,每年發債1500億,用這些錢改造農村電網、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高速公路、長江乾堤加固、國家糧庫建設、大學擴大招生需要的基礎設施。在十年裡通過發債拉動了基礎設施投入,使中國高速公路從零躍升到世界第一,高鐵通車總里程超過兩萬公里,佔世界的60%以上。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通信網,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發債有可能會引發投資和需求膨脹,但過一二十年,債務可以消化,根本不算一回事。結構轉換釋放了增長潛力。
中國給世界的啟示就是一步一個腳印,量力而為,不斷轉換經濟結構,靈活根據中國的國情一步步推進。當前中國沒有停下腳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解決城鄉協調發展問題。中國農村發展落後,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就可以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能。習近平提出要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為城鄉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徹底脫貧的戰役已經打響,對世界貧苦大眾是個福音,也是聯合國解決人類貧困問題的楷模。
中國農民工有2.8億,留守兒童6000萬,留守婦女4300萬,留守老人4000萬加起來有四億多人。他們的中國夢就是全家團聚,國家鼓勵農民工變為城市居民,享受醫療和社會保障,在城市置業或租房,把父母、妻兒接到城市團聚。中國現在的發展有這個條件了,城鎮建的大量房子可以滿足這個需求。過去物質匱乏,農村戶口難以變成城市居民,現在已消除了藩籬。中國的改變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是厚積薄發的結果。不管中國以前有多艱難,現在已經走出來了,落後的國家也不要灰心,中國將永遠和你們站在一起創造財富。
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