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談怎樣對待壞學生


有教無類,這個古訓應從兩個角度來談,一個方面就是學問要盡量闊,無所不包,要容得下天下所有學科,無論那一類學問都要有人去研究,不管是跨文化心理學、和平學、外層空間法學、城鎮經濟學,一樣都不能漏。世間學問千萬種,總有人會對他們感到興趣,專注於其中。求知識的學生中也會有各種人,是貧是富、是娼是盜,只要有一定基礎,達到要求,什麼人都可入學。學校打開門辦教育也是有教無類,但主要還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對學生品德的塑造負有責任,對不肯用功又搗亂的學生,要有法治之。

作為學生不能把社會習氣帶入校園,學校都有校規,規範學生行為。做學生就要有做學生的樣,尊師重道,不能逾越應該遵守的校規。學術有自由,但學生的行為沒有自由,要受校規制約,不守規矩就要受到校規約束。學生犯錯,只要知錯肯改,學校一般都會原諒,給予機會。對於屢教不改,犯錯不知悔悟者,必須以校規處之,讓他接受教訓,讓其他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知道社會道德的底線在那裡。縱容學生不能使學生變好,而是使學生變得更壞。一般校規嚴的學校,壞學生就無法敗壞學校風氣。

理工大學有壞學生,企圖以自己的專橫行為控制學校,無禮對待師長,用粗鄙語言和行為想在學校為所欲為,對於這種學生不加管教,這種學生出到社會絕對會是不會守法的破壞者。知識越多,破壞性越大,讓社會不得安寧。規範這些學生的行為非常有必要。大學是學生進入社會最後的一道閘口,如學校仍不把好這道關,社會將出現更多高學歷的敗類。將特別惡劣的學生趕出校門,是對該學生最好的教訓,讓他知道做壞事是有後果的,不是什麼都不用承擔責任。被趕出校門,不但自己蒙羞,對家長來說也是恥辱。

知恥近乎勇,如不知羞恥,不去改變,社會就無需對這種人有任何期望,只能對這種人防範,以免受其害。壞人必須在社會接受教訓,社會風氣才會好,否則人類社會就會按森林規則運行,弱肉強食,社會法律就會形同虛設。德永遠在智、體前面。一個無德行的人,自私自利,不能期望他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只有人人加以防範,他才能知道自己的錯在那裡,自己去體驗和改變。如對這種人加以縱容,不用制度和法律去規管他,社會必有禍。教育以德為先,品行端正,學問對社會才有用,給壞人利用,其害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