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政治合法性的構建

政黨是意識形態的戴體,追隨者都以政黨的意識形態來解釋和改造社會,作為綱領、指南或願景。政黨作為組織,是一種物質力量,意識形態則為一套觀念體系,成為政黨的精神力量。1840年鴉片戰爭後,列強對中國用武力脅迫,加上經濟和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中國興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隨著民國初年民主政體試驗的破產,中國知識份子對西方民主信仰破滅,亟需尋找新的精神信仰,這時俄國革命成功,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
孫中山痛感中國人一盤散沙,不善組織,於1924年下功夫,以俄為師改組國民黨。可惜國民黨只學到蘇共的表面功夫,不能把意識形態與組織建設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原則和紀律,以凝聚力量。中國共產黨則明顯優勝,以意識形態塑造組紀律和忠誠,在國共合作的兩三年間,以一個數百人和數十萬國民黨人的合作,共產黨己反客為主成為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中國傳統社會皇權不下鄉,共產黨則創造了政黨下鄉,取得了現代政治的奇。
在意識形態的宣傳方式上,國民黨主要依靠發行報紙、雜誌和口頭演說,較難說服知識階層。共產黨則深入廣大人民當中,進行零距離的人對人的說服、教育和勸喻,在社會贏得了群眾基礎。意識形態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增強凝聚力,激發活力和創造力,也可能制約發展空間,阻其適應力,成為意識形態的囚徒。依靠意識形態取得成功者,容易成為把教條當真理的保守者。實際政治生活中,形勢和環境都在變化,政黨必須對意識形態進行調適與更新。
一成不變的政黨,只能走上一條絕路。中國共產黨則一旦遭遇意識形態不能適應新環境、新形勢,總能對意識形態進行調適和更新。不過調適與更新都不會改變原則與方向,只淘汰一些不適應時代的具體觀點和結論,增加與時俱進的理論。像鄧小平摒棄了階級鬥爭為綱的提法,把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拓寬,吸收私營企業主和白領階層中的優秀份子成為共產黨員。這都是對經典馬列主義的創新,使意識形態獲得了發展空間,為執政提供了合法性依據。
共產黨沒有放棄原有政治信仰和原則,又能對意識形態中的具體結論和觀點進行更新,在黨員之間形成了一種休戚相關的使命感,避免了意識形態認同的錯亂和迷失,為彰顯修復力,糾正政策失誤提供了理論依據。共產黨的終極目標就是建設文明社會,建成沒有人壓迫人,物質豐盛,人人安居樂業的大同世界。為了達此目標,在前進中可以不斷模索,總結經驗,糾正錯誤,為13.4億人口大國,找到一條創富路。中國能夠走出貧窮,靠的就是修復力。
中國共產黨不斷根據環境和形勢的變化,適時調整政治話語,把最廣大的人民吸納到建設國家中來。民族復興大業是全世界華人的共同事業,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只要愛我中華,就是自己友。香港同胞只要愛國愛港就是自己人,我相信90%以上的香港市民都屬這一類。只有極少數頑固的反華者才會與國為敵,與中央唱反調,與13.4億國人過不去。愛國愛港一點都不難,反而要他們去做漢奸,去投靠西方反華勢力才難。我們真是服了香港的反對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