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責任與勇氣

中國近代有一位作家叫巴金,生於1904年,他的作品三部曲很多中國人都讀過,為他掏出自己燃燒的心來寫作的精神而感動。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讓他們走上反封建,投向光明與進步的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也寫了另一本三部曲,鼓舞了年青一代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勇氣和戰勝日本軍國主義者必勝的信心。他對人民和國家的愛,讓他在作品中發出祖國永遠不會滅亡的呼聲。他說是為了喚起讀者抗戰的熱情,為傾吐愛憎而寫的。

巴金並不是一位好戰者,他是一位熱愛和平的人。他對人類充滿同情和愛心,但是他在不合理事物面前卻有著難以想像的勇氣和責任感。他在抗戰初期曾說過,在這個時代,戰士是需要的,但是戰士并不一定要持槍上戰場。他的武器不一定是槍彈。他的武器還可以是知識、信仰和堅強的意志。他就是用知識、對真理的熱愛和以堅強的信念,用筆與反人類、反文明的法西斯主義者戰鬥。他的作品表達了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永遠做一個中國人,做一個正直的中國人。

他控訴舊社會,投身抗日的洪流,為了迎接中國的黎明到來而寫作。他為小人物訴苦和呼籲,為的是喚醒人的良知,建立一個公義而充滿愛的社會而積極向上。1949527日,上海解放,他為人民的勝利而歡呼。他說,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經過整整一百多年的流血奮鬥,終於迎來了這個勝利的日子。從中國解放開始的17年中,他圍繞著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兩個主題寫作,歌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中的英雄,還請纓穿上戎裝,深入戰地採訪七個月。

他的勇氣來自他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關懷。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為人民說話,向世界人民說明美國霸權主義者把戰火燒到亞洲的不公義。他與志願軍同吃同住,看到這些來自農村的年青人,以吃苦為榮,爭先恐後獻出生命為了保家衛國的精神,深受感動。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通訊報告文學,向祖國匯報在前線浴血奮戰的英雄。他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和平,為了祖國母親。他說,沒有人不愛自己的祖國,…..在坑道裡、在掩蔽部裡…..更能理解祖國佔有怎樣高的地位。

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國家在前進的道路上總會遇到不少艱難險阻。香港回歸祖國,有人立心要打殘回歸了的香港,給政府和市民帶來不少難題。他們以反華勢力定下的框框,要政府這樣那樣,用反華打手組織力量挑撥離間,在社會製造矛盾,讓社會有心人感到為難。整個社會在白色恐怖中讓一般人不敢出聲。巴金對這種一手拿著框框,一手拿著棍子的人最反感。他們以教師爺的面孔示人,把自己裝扮成永遠是對的民主之神,實則這些人卻是最壞的反社會破壞份子。

巴金生活在上海,對張春橋、姚文元這類自以為手握真理的文人最為反感。他說,不要以為拿著框框捏棍子的人代表了輿論,其實佔大多數不寫信的讀者并不會同意他們。他們人數雖小,聲勢很大,寫稿製造輿論,到處抓別人的辮子,給人戴帽子,然後亂打棍子,把有些人整得提心吊膽,失掉了雄心壯志。他鼓勵人們要堅持真理,敢於說真話,只要有決心對人民負責,有勇氣堅持真理,那麼一切的框框和棍子都起不了作用,而且會逐漸消聲匿。

巴金的信念就是謾罵不是批評,盛氣凌人更解決不了問題。他說,只有作家和批評家互相學習,彼此幫助,互相尊重,手并進…..才會有萬花吐艷、百鳥鳴春的盛況。香港如真要好起來,不採用巴金的意見能行嗎?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不可能。沒有了對人的尊重,只拿出祖師爺架勢的社會,這種社會只會是非不清,黑白不分,能有什麼作為?當然國際反華勢力的框框和棍子都不會放下,但是香港人必須不受框框和棍子的影響,以勇氣和責任感教育年青一代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