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構建非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機制

 


/林倫理

隨著社會收入日益增長,社會領域對非基本公共服務投入不斷增加,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補充,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在托兒、學前教育、醫療、養老、旅遊、家政、文化、體育等方面有很大發展。群眾對服務質量、定價合理、發展平衡問題非常關切,政府在這方面對出現的矛盾必須予以關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拓寬國內市場潛在的能量。非基本服務不完整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具有較大外部收益的公共服務,提供能夠滿足部份公民更高層次的社會公共需求,有利於發展准基本公共服務。

托幼、養老需求,覆蓋了全部4億多戶家庭,牽動著全體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殘疾人總數將超過1億人,影響著3億家庭的民生福祉,與全體人民福祉有關,需要發展剛性的非基本公共服務。政府需要出台宏觀政策調控,促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多樣化、多層次化、智能化、人性化、融合化發展,使人民獲得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其可持續發展。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用,價格應合理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督,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建造仁愛放心社會。

中國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文化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至7%,成為世界最大的文化旅遊市場。隨著生活改善,人們對體育鍛煉興趣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了2平方米;家政培訓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行業規範化建設進一步鞏固。政府制定非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指導意見,明確其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意義。良好的非基本公共服務和消費供給氛圍,引導社會公眾對自我需求進行合理表達,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決策支撐。創新供給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溫暖人心。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幼兒園、職業培訓機構、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和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機構,建設博物館、體育館等文體設施,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等多種方式,與社會資本作為合作伙伴。通過強化政策配套、健全監督機制、合理劃分權責,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監督產品質量,嚴厲打擊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讓人民需求獲得充份保護,真正讓人民獲得非基本公共服務的幸福感,而非有被騙感。國家任務繁重,在所不辭,以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為己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