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談積極不干預和與病毒共存

 


/林倫理

積極不干預是殖民地政府告訴香港人不要依賴政府,要利用香港自由港地位,自謀出路。政府只管收稅,市民應該努力工作,繳付稅金。做什麼,怎麼做,得自己去想辦法,政府不會資助,也不會干預。香港公務員基本習慣於服從上司命令工作,不會自己主動把工作做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做就不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回歸後,政府公務員仍然維持原有態度工作,但有一點卻與前不同,就是可以不聽上司命令,也可以不會被解雇。公務員工作成了鐵飯碗,做也三萬六,不做也三萬六,還越要越多。

香港回歸了,抱著殖民地心態工作的公務員仍然不少。只要看看政府高層喜愛與病毒共存的理論,就知香港公務員的素質。積極不干預和與病毒共存,是一脈相承的不作為政策,是典型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公務員是向市民負責的,病毒來了不作為,不干預,誰來為市民服務。新冠這麼嚴重的災難來了,公務員不主動挑起重擔,主管也不動員公務員上前線,協助工作,還積極不干預,叫市民與病毒共存,這是負責任的行為嗎?實際上,這都是殖民地時代政府推卸責任的思維,也是不負責任政府最理想的不作為借口。

不干預、共存都是正面詞,但要分什麼事,應有二分法,什麼該干預,什麼不該干預,什麼可以共存,什麼不可以共存。貧與富當然在社會可以共存,但面對生死,面對病患,社會應一視同人,給予必要救助,不能讓有錢人有救,無錢人無救,由他去死。免費醫療是現代社會進步必然做的一件事,可惜在疫災面前,叫市民與病毒共存,讓窮人失去生的希望,這是講人權的地方和制度嗎?疫災爆發,救不過來,政府必須干預,動員社會組織力量救助。這是政府職能,怎能叫人與病毒共存,創造謊言,推搪塞責。

政府當然不是什麼事都管,很多事要人民發揮積極性去創造,有些事不能不干預。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政府不制定政策,不給予授人以漁的本領,你叫低下層人民的貧窮要忍受到什麼時候?政府要反壟斷,不能讓幾個寡頭控制整個社會,政府必須干預,讓社會更公平,讓人人都有生的希望。只有社會公平,才能有正義,有創造的活力。公平不是平均主義,讓富人窮人都有發展空間,消滅絕對貧困,讓人人都有上流的機會。有錢人把什麼都控制了,香港人都成為奴僕,香港還能有活力嗎?要共存就必須有干預。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1 則留言:

  1. 殖民地政府說一句"積極不干預",人家跟本就不是。香港的規劃和發展的方針就是為英國提供利益,這當然不會宣之於口,故立了牌坊說積極不干預。回歸後,香港還以為"積極不干預"是好事,可惜連正常規劃都放棄了。香港的方向依然是董建華的六大產業,這也其實沒問題,問題是六大產業都只是食老底,轉口貿易十多年沒有新進展,科技發展更加不要說了,最好笑係有人重沉迷於香港再工業化,好可惜香港工業化的對手已不可能時內地,而更可能是越南都比不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