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如何安置先人

 


/林倫理

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為何要叫殯葬城,不叫天壇,或更有中華文化色彩的名字。我不知沙嶺要建怎樣的骨灰龕或墓穴,如是搞傳統的一排排骨灰龕或墓穴,在那繁盛商業地段確有點大剎風景。但若是建一座放大了的天壇,裡面安放數十萬個骨灰位,把先人安置在金碧輝煌的天壇裡,讓他在上天懷抱裡安息,親人每年拜祭只需對天壇獻花、三鞠躬,表達對先人的孝思,他們在天之靈也就心領神會了。沙嶺龕場若是一座設計精美,富民族特色、美輪美奐、雄偉壯觀、富麗堂煌的建築物,誰還會產生惡感?

沙嶺天壇還可能是旅遊觀光之地,各國遊客可以來觀看這座超大型、富民族色彩的天壇,領略中華文化之精彩和神韻。政府花點心思,把天壇打造成一個景點,不但遊客高興,子孫也對各國客人來朝、參觀、祈福,應會欣然接受。天壇把中華文化天地人的融合和祝福理念包含其中,對子孫、對世界都是一種啟示,導人向善、向上,啟發人對生命的思考。人,別把先人當恐怖的鬼,先人是護佑子孫後世和民族的神靈,建一座雄偉的建築物,對子孫後世也是一種貢獻,給自己的民族留下一個印記,為港增光。

城市安置先人的地方不多了,香港若能把沙嶺建成一座天壇式的、具中華文化色彩的建築物,對深圳和香港都將具有歷史意義。這比散亂無章的墓穴或龕位優美多了。讓先人看著深圳和祖國蒸蒸日上,先人都會感到高興。深圳對著這座日夜守護著香港和自己的天壇,一定會更加奮發向上,為中華民族復興更努力地工作。把沙嶺建成創科、商貿住宅、物流倉儲都不合適,政府既已計劃了十年,就讓它用來安置先人吧!殯葬需要改革,火葬就是一項大改革,處理骨灰也是一種觀念的轉變。人應該朝著社會變化而變。

我安置我外祖母和母親遺體按中國傳統方式處理,先在長沙灣天主教墳場租墓穴,葬七年後掘墳,把骸骨安放於甕,再葬到永久墓穴。後來,堂兄去世,火化後,在長少灣龕位存放。我有一姐夫生前周遊列國,死前吩咐兒女把他灑到大海去。我則吩咐我女兒女婿把我灑到郊野公園山頭即可,想念我時就向山頭合拾祈願,我會即來保佑他們。其實火化後,放到骨灰盒裡只是一小部份灰,大部份都給倒掉,因此大家都應改變觀念,用科學態度對待生與死的問題。當然,我們應該尊重死者,照顧家人的感情,莊重處理。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