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電視節目中見到田北辰和孫啟烈和學生及一些社會人士討論仇富問題。田少認為香港有仇富心理的人不算很多,大部份都只是對政府不滿,沒有正視社會不公問題。孫啟烈則認為中小企商人,也是社會不公的受害者,市民不應對商人有仇視心理。學生也分正負方,對仇富問題進行辯論,社會人士也分正負加以評論。社會關注貧富和公平分配問題,政府自然要研究政策,如何在一國兩制下,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
香港政府官員秉承英國殖民時代對企業積極不干預政策,除了收稅,不問不聞,讓其自生自滅。這種情況近年雖有所改變,但在大部份人心裡,這種思維根深蒂固,難怪連商界都有怨氣在內。積極不干預,除了讓有錢有勢者隨心所欲,加大貧富差距外,很多小商人經營起來,難處更大,有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之嘆。特別在經濟危機期間,很多中小企業主,要賣掉物業出糧,甚至把自己的居所都要賣掉還債。這些人還有工廠和設備,缺少現金,是坐擁上億資產的窮人。
政府在經濟危機時,也推出過一些擔保措施,由銀行借款,但有困難的中小企業主坐在一起談起此事,大部份都得不到支持。銀行一般都比較保守,企業主要靠變賣個人資產渡過難關。企業雖然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但有危難時,誰都要向他踩上一腳。員工無糧出,家人等糧待哺,自然不會諒解一籌莫展的老闆;銀行見到落雨就收柴,因為他們要保護客戶資產的安全;供應商自己也是麻煩多多,也只好擺出惡形惡相追債。社會不公帶來的危機,商人只好有苦自己知。
中小企中,窮富翁特別多。他們的窮有程度的不同,但責任卻無限大。他們如有一天生意不景,發不出工資,就會成為不良雇主。他們一般都會把自己的物業賣掉,就算沒有房子住,也不情願欠員工薪金。有些企業有物業有資產,但都己抵押出去做流動資金,危機一來,客戶付不了貨款,只能獨力承擔,一不小心,企業就資不抵債,成了負資產階級。很多企業雖然還有正資產,但都是一些不動產,沒有現金,遇到困難時,也只好自嘆是擁有上億資產的窮人。
由於世界不公的現象存在,商人也是其中一個受害者,因此商界呼籲市民不要仇商,也自有其道理。世界財富不公的現象是資本主義的產物,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我們不能強行分配資本家的盈利所得。政府只能通過稅收來平衡。香港是低稅制地方,以吸引世界資金到此一遊,隨便改變政策或稅制,香港就將失去特色。因此要改善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就要加入社會主義元素。香港要考慮循序漸進,向社會主義靠攏,更多投資於社會,為弱勢社群打算。
政府建廉租屋,讓買不起屋的人有房住;政府投資工業,扶持工業發展,製造就業機會;政府更健康地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讓窮人有所依靠;政府對商界更多關懷,讓他們為社會發揮更大作用。雖然這些作為有社會主義味道,但這都是社會向前發展必由之路,是政府要做之事。商人也是社會一份子,仇商情緒對商人不公平,對窮富翁落井下石更是要不得的行為。社會有難,大家要互相扶持,不要給反華者利用,互相踐踏,讓社會在困難中見真情,世界則會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