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昨天到深圳探望一位年青朋友,他正在研究飛天汽車,為低空經濟發展出力。他集結兩位志同道合朋友創業,提出一套全新的飛天技術理論,目前正在為製造樣車作準備。他對我說,目前深圳有200多家創投企業在為智能汽車飛天作研究。昨天,我還到華為展廳看到華為展出多款有”華為Inside”的智能電動車。華為看來並不想自己成為一家汽車公司,而想把自己成就為幫助國內汽車智能化的企業。資源整合,減少浪費,為智能汽車飛天時代早日到來做好準備,需要分工合作,在合作中選拔優勝者,領跑全球飛天車。
我傾向於使用華為的鴻蒙的智能駕駛系統,讓他科學化、數據化、規範化,成為中國電動飛行汽車的心臟。業界朋友,應團結一心,整合成一家專為智能飛行電動車提供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專業化公司,不要各自為政,浪費金錢和時間。中國不少科技企業已知道合作的奧秘,不再單打獨鬥,而是整合資源,與各有專長的研究院合作,各施所長,貢獻所能,為國家技術進步,科技創新,做出了令人驚嘆的成就。中外合作的大門是大開的,中國也歡迎外國汽車廠來中國發展,外國汽車有”華為Inside”,也不丟人,誰沒有經歷過,PC機“Intel Inside”的時代?
科學無國界,中國科技創新了得,不只是中國人在努力,深圳也大量起用外國科技人才和工程師,在不同文化的衝擊下,擦出火花,為世界創造出更燦爛的文化。蘋果手機老板就說,他要來中國生產手機,不只是貪圖便宜,而是中國有各種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這是美國所缺。他形象地說,美國這些資源,鳳毛麟角,寥寥可數,而中國卻隨時可以填滿幾個足球場。美國要與中國脫鈎,我不知他底氣在那裡?有自討沒趣和苦吃之嘆!美國不少企業家都有這種感覺,與中國合作伙伴脫鈎,不但不利世界進步,也不利己!
中國年青一代,創意無限,能想出別人想不到的發展方向。一旦有了想法,更重要的是朝著關鍵的方向下苦功。舉個例子,電動汽車要飛起來,需要新材料,新技術,新智能系統,無需什麼都自己造,只要與電池、智能系統、汽車外壳、各種零部件做得最好的企業合作,發揮各自所長,一部能真正飛起來的汽車,很快能夠實現。有人說,真正能飛起來的車還需要十年時間,我的信心更大,更進取,認為到2030年,可以實現。飛天汽車2035年會普及成人人能買得起的標配。這是中國能做到的事,讓我們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