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中醫藥現代化和創新

/林倫理

中醫藥文化在中國具有數千年歷史,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巨大價值。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繁衍到14億人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和內地的研究機構積極合作,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和產業化,獲得國際認可,包括香港浸會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AI技術成功研發針對罕見病的核酸適配體藥物,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認定。中醫藥現代化,主要依賴以下幾方面:1. 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2. 跨學科融合;3. 國際化合作;4. 智能化生產平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精準篩選疾病相關藥物靶點,提升研發效率。

中醫藥已不是單一的學科,是與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如利用紅外線圖像技術和舌診儀結合AI模型,進行精準的臨床判斷。中醫藥廣東實驗室,正建設全球首個全自動無人化的中藥平台,涵蓋提取、分離、鑒定環節,大幅降低成本和資源消耗。香港大學積極參與國際中醫藥學術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促進中醫藥產品的全球化發展。香港大學還致力於培養新一代中醫藥專業人才,結合AI技術和現代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術和實踐能力。這些努力,推動了中醫藥現代化,還促進了全球影響力。

中國內地醫學院在中醫藥現代化和創新方面,採取多種方法,結合傳統智慧和現代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建立了中醫藥AI大模型,整合大量中醫古籍文獻和臨床數據,實現智能診療健康諮詢和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推荐。內地醫學院跨領域合作,利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多元質譜分析等技術,深入研究中藥複方的分子機制,為中醫藥治療提供科學依據。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中醫藥的科學基礎,也擴大了在全球的影響力。內地中醫藥數字化服務,讓患者獲得了便㨗的中醫診療服務,提升醫療資源的可及和及時性。

中醫藥現代化,解決了傳統中醫藥在標準化、生產效率和國際認可方面的挑戰,讓中醫藥綻放出強大的生命力。過去,我傷風感冒,只懂得吃西藥,自從感染了新冠後,我對蓮花清瘟有了進一步認識。現在我是逢感冒必服,不要等個七天復原,只要服個三兩天即可痊癒,而且效果非常好。此藥對發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頭痛咳嗽、咽乾咽痛都有效,無需看醫生,價格平,即時見效。其中連翹、金銀花、灸麻黃、炒苦杏仁、板藍根、廣霍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等,不知醫好了多少人,是神奇的救命草。

http ://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