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創新人才是未來發展的基礎

 


/林倫理

過去10年中國通過高職教育和學徒雙軌制,逐步使中國製造成為品質的代名詞。培養學生懂得用腦也懂得用手,才能讓他們成長為創新人才。球打得好,奧數獲獎,不能評定這人就是創新人才,必須手和腦結合,才能成為創新人才。創新人才能推動行業逐步發展,實現行業變革,為科技進步和發展指明方向。世界上一流的科學家都屬於創新人才,中國不少年青人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工廠工中,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動手動腦,成為行業的帶頭人。過去70多年,國家專注於發展工業,出現了不少創新人才。

香港製造業式微,學校教的課程又不注重實踐,缺了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環境,難以出現頂端的創新人才。香港大學教育,論文倒是不少,但技專利轉化率低,政府出的錢不少,可是打水漂的現象不少,要麼就是給外國大企業低價買走,成為人家的菜。香港難以讓科學轉化為工業實力,就是商業利益相關的人才也逐年落後於內地,因此在人才培養機制上,亟須改革。香港缺乏領軍式人才,與內地相比距離越拉越大,必須大量從內地引進人才,用內地人才帶香港畢業生,請到師傅帶學生,才能讓香港成為創新之區。

國內不少行業都在領先世界,5G世界第一,汽車電池世界第一,太陽能利用世界第一,電力系統世界第一,航天技術也開始世界第一,基建世界第一,出現了數不盡的世界第一,連貿易都是世界最大貿易國,內地人才還不是我們該引進的人才嗎?香港走掉了一些對國家有偏見的人,走掉了數十萬人,我們不應引進數十萬內地青年來補充空缺嗎?拿我認識的一批科技人才,他們是太陽能技術的專才,已成為國家領軍人才隊伍中的佼佼者,香港如能引進一批這種人才,不但對科技創新有好處,還能為再工業化出力。

這些人在國家發展中作出了貢獻,香港面臨新時代的新任務,要在一帶一路助發展中走出一條發展之路。世界資本湧來香港,都是瞄準中國人才為資本生利的能力。香港引進一批這種人才,利用再工業化扶助基金,設計智慧自動化生產線,利用信息手段,為中國製造2025貢獻力量,香港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創新之區。這些企業做出了示範,利用香港資本市場的優勢,複製到一帶一路國家,讓世界共同進步,正是國家向香港提出的期望。特區政府必須突破常規,不是引進區區數千內地人才,而是容許人才自由流動。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