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文化認同是人與民族和國家的關係



/林倫理

愛國主義傳統內容就是關心社稷民生,維護民族獨立和保衛中華文化。孔子推崇古代政治家管仲,就為了維護民族尊嚴,國家獨立。屈原、范仲淹、仍至顧炎武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對民族、祖國、人民,忠心耿耿,視為崇高的職責。孟子主張盡心知性知天,萬物要合一,要歸於一統。孔子說,一個人不知禮無以立,要克己復禮,達到仁的境界。荀子有一篇文章禮論,總結儒家思想,他認為治理國家是治之經,禮與刑,也就是一方面講禮,一方面講法。從文化方面看,愛國者治港,要德、法並重。

人生價值觀與國民素質息息相關,弘揚人之道,重視中華文化做人的道理,處理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弘揚群體觀念和愛國精神,樹立社會的責任意識與歷史的使命感。我們重視個體的利益、地位、作用,鼓勵個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但不能忽視群體的需要和群體的價值和利益。積極弘揚中華文化傳統價值的合理思想,對於培養國家的精神品質有重大作用,有助國民崇真、行善、求美品質的形成和完善。中華文化對治國理政、對從政者人生態度、對人民的態度都至關重要。文化認同是家國民族的根本。

中西文化有差異,但各有優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古今中外一個國家能夠興盛的原因。中國是善於學習的國家,我們既有五千年文明的沉澱,也有學習西方文明的歷史軌跡。唐山藏取西經、鄭和下西洋、詹天佑等留洋學習,都是走出國門看世界的過程。中國留美、留英、留日等學子千萬,帶回的知識萬千擔,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來都是這些學者的治學之道,讓中國人學貫中西,通今博古,一步步走到今天科學倡明,人民幸福安康的民族復興之道上。中國過去對世界作出過貢獻,今後還將對人類有作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一道不絕的活水,以天下為己任,肩負起民族復興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任。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民族復興可言。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中國獨特的歷史命運和道路。中華文化是不可替代的,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複製,只可借鑒,結合各國獨特的傳統和國情,用創造性思維靈活運用。中華文化已現代化,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祟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