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中美貿易談判前景如何?

 

/林倫理

中美貿易談判,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從最新情勢來看,雙方都展現出一定程度的談判意願,儘管分歧仍然明顯。中國在高關稅的脅迫下,近期出台了對稀土出口的管制,規定全球任何企業若產品中有超過0.1%的中國稀土成份,都需要獲得中國政府批准才能出口。這波及全球供應鏈,也影響美國高科技及國防領域的發展。美國說,中國是經濟脅迫,但他不說自己斷供芯片和蠻不講理地加徵超過100%的關稅惡行,這完全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的無理行為,世界還那裡有公理?中國的反制只是無聲的抗議。

中國是用行動展示合作可以共贏,不合作的結果就是魚死網破,兩敗俱傷,用事實做給美國看,讓他們醒悟過來。這次談判能否恢復到特朗普上台前的水平,恐怕難度很高,即使談判取得成果,也只是局部緩和,而非全面回到過去。中國會否在談判中解除稀土供應,中方目前協議只是在90天內暫停管制,並承諾迅速批准美國企業的稀土申請,長期穩定供應則要看美方是否停止對等關稅等單邊措施是否能夠結束。用稀士制裁美國並非中國原意,只是被迫為之,只要美國不逼人太甚,變得正常點,我們何需去為難他?

稀土只是談判的籌碼,可換取具體利益。中國並非要對抗,中國是願意合作的,以利穩定外資與產業鏈信心,若美方一味脅迫,中國當然不會買帳,對美方形成長期壓力,以促使其重新評估政策。從戰略耐力角度看,中國在稀土供應上保持強硬,同步加強芯片自主化,將更有利於長期博奕,但目標是短期內打破僵局,恢復部份合作,那麼等碼策略可能更務實。中美貿易談判目前處於高度緊張期仍有轉機的階段。習特會在韓國舉行已被多方確認,成為了外界的關注點。美國財長貝特森也證實了此行程。

中國的立場非常理性,也充滿善意,希望透過談判緩解衝突,恢復正常秩序。這不僅對中美兩國有利,更是全球穩定的基石。美國對中國發展也非一概反對,但出於地緣政治原因,阻止中國在AI、半導體、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主導地位。美國保護美式市場與價值觀在全球的影響力,明的明顯,避免對中國過度依賴。對中國而言,世界正常意味著貿易自由、技術交流、和平共處,而美方只是有條件的合作,而非完全放手。為了談判成功,我們要讓美方看到中國發展對美國也有利。我們不一味對抗,我們強調共贏而非競爭替代,希望這次談判能取得進展。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楊振寧先生隨風而去

                                    

/林倫理

楊振寧先生的風格山高水長,今天在北京祥和去世。他2003年底,在81歲高齡放棄美國國籍,正式回歸中國,定居清華大學。此後他將全部精力投入推動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養老歸鄉,而是親自授課,為本科生講授基礎物理,四處奔走,為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引進頂尖人才及籌措資金,並將自己的積蓄慷慨捐贈,用於人才培養。他用行動詮釋了何為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他晚年最關心的就是幫助中國科學的根長得更深、更壯,親自選拔人才,創辦高等研究中心作基礎研究。

楊振寧與年輕學子交流,沒有絲毫大師的架子,只有對知識的純真熱愛和對後輩殷切的期望。他曾說:我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這份攜後進,甘為人梯的胸懷,令人動容。他是華人之光,讓世人知道中國人中有能人,在科學路上,中國人絕不會比人差。楊振寧一生充滿了傳奇和動人的故事,在科學最高殿堂做出了零的突破,徹底改變了人類微觀世界對稱性的基本認知。他的成就證明了華人科學家同樣能對物理學的根本基礎做出劃時代的貢獻。他的事蹟鼓舞了萬千華人。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因老伴去世深感孤寂,後得到翁帆的安慰和陪伴,煥發出青春活力,在最後的20年裡,為中國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翁帆的悉心陪伴下,晚年的生活溫馨而充實,得以繼續專注於他熱愛的事業。這種關係展示了對精神共鳴、智慧碰撞和純粹陪伴的追求,是對世俗眼光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回應。我們對翁帆的精神世界和對世界作出偉大貢獻科學家的照顧和敬愛,表示衷心的尊重和愛護。這是超乎世俗的行為,是守護人類情感最難能可貴的堡壘,守到老人快樂地離開人間。

楊振寧先生將最後20年光陰,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清華園,獻給了中國的年輕學子。他在課堂上精神矍鑠,將深奧的物理講得生動傳神,幫助中國人建立起科學的自信。這份家國情懷,重如泰山。我們緬懷他慈祥而充滿智慧的思考力量。雖然他肉體已逝去,但他的科學精神、他的愛國情懷,他的人格魅力,早已化作種子,播撒在人們心間,播撒在神州大地上。我們將接過他點亮的星火,在探索真理的路上繼續前行,為他深愛的這片土地貢獻力量。楊先生請您安息,你一生是一座永遠的豐碑,願你的精神與我們同在。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打擊販毒應從內部做起

 

/林倫理

美國吸毒人口已超過350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0%,也就是每9個美國人就有一人吸毒。過去12個月內有4820萬人吸食過大麻,那是最普遍的毒品。鴉片類藥物使用者約1010萬人,包括芬太尼與海洛因。美國藥物濫用總數高達1.65億人。13歲前嘗試毒品者佔青少年群體的70%18-25歲吸毒率最高,達39%14-18歲青少年吸毒致死率2021年比2019年翻倍。吸毒過量死亡人數2020-2021年超過10萬人。主要死於毒品為芬太尼等鴉片類藥物,佔吸毒死亡率的75%以上,年齡在25-54歲,影響美國社會結構與經濟。

可是奇怪的是,美國不在國內打擊毒販,卻跑到老遠的委內瑞拉打擊毒品,幫助委內瑞拉消毒。美國本土存在龐大的毒品市場與販毒網絡,理應先清理自家後院,再幫助人家消毒。美國反毒行動背後的戰略意圖是什麼?國際都在批評,美國以打擊毒品走私為由,在拉美部署軍力,表面是阻止毒品流入本土,實則是透過軍事部署與外交施壓,維持美國對該地區的主導權,防止反美政權壯大。委內瑞拉、尼加拉瓜等國的左翼政府與美國關係緊張,美方藉反毒名義施壓,尋求推動政權更替。美國行為遭到人們質疑。

尼加拉瓜總統批評美國軍事部署是威嚇行為,意在推翻拉美政府。委內瑞拉質疑美國真正的目的並非打擊毒品,而是藉機干涉內政,施壓政權,批評美國行為違反國際法,並向聯合國提請干預。馬杜羅表示,全國94%民眾反對美國任何形式的威脅與侵略。美國對委內瑞拉總統恨得要死,還以高達5千萬美元懸賞捉拿委內瑞拉總統,並加強軍事壓力。不少評論員都指美國在擴張地緣控制與影響,用反毒作為政客爭取選票的工具,轉移國內對毒品氾濫的批評。同時,軍事行動可為軍工複合體創造預算與武器需求等。

實際上,許多吸毒者源於心理創傷、貧困、無家可歸等問題,應通過提供心理諮詢、就業輔導與住房援助才是關鍵。同時要通過教育與預防宣導,從學校到社區普及毒品危害知識,鼓勵自願戒毒等做法。美國需要社會達成共識,避免將毒品問題政治化,要跨黨派合作,不要把毒品問題成為政黨互相攻擊的工具。美國要認真改變毒品在流行文化中的美化 與浪漫化形象,建立健康生活的社會價值。美國必須承認毒品是美國的社會病,要從人性、制度與文化層面全面改革,才能拔除毒根,不是像現在這樣用來做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突圍西方封鎖 展現中國”芯”力

 

/林倫理

中國力量亮相2025智能汽車大會,展區展示一千餘款國產芯片,覆蓋控制、計算、通信十大類別,展出整車超過200輛及1800餘項零部件及相關技術,是中國在汽車芯片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這一成就,是在技術突破方面覆蓋各個領域,表明中國已建立起完整的汽車芯片體系,提升了中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安全性。從產業安全來看,證明國產芯片已實現與整車的深度適配,將推動智能汽車產業進入創新加速期。智能汽車成本有望降至15-20%,全球競爭力增強,將新增超過50萬個高質量就業崗位。

中國芯片產業在2025智能汽車大會上的精彩亮相,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體現,充份證明了中國在高端芯片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展現中國在集成電路產業的全鏈條創新能力。國家將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芯片設計與應用端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實現芯片自主可控。中國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培育有全球競爭力的芯片產業集群,特別是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創新高地形成完整產業鏈,積極參與全球半導體產業分工。

中國通過持續創新為全球科技發展注入新動能,實現互利共贏,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完成高質量發展。中國未來五年,芯片要打破西方封鎖,不是一個單一的動作,而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採取多維度突破,由點及面,在成熟制程領域實現完全自主與市場主導。28-14nm製程足以滿足智能汽車、家電、工業控制、大部份物聯網設備等95%以上的芯片需求。全行業要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等最後幾個關鍵環節的卡脖子問題,實現軟件、材料、設備製造的全鏈條國產替代。

同時,中國要擴大開放合作,分化封鎖聯盟,吸引那些不願放棄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找到封鎖網的縫隙,與歐洲、日韓企業深化合作,在半導體設備、材料領域,鼓勵這些國家的企業與中國產業鏈合作,減緩技術脫鈎的速度。中國要積極尋找和整合美國技術占比不高的設備、軟件和IP,構建一條去美化和弱美化的芯片生產線。未來五年是中國芯片產業攻堅克難,奠定勝利的關鍵五年,徹底打破封鎖威脅,從一個被圍堵的追趕者,轉為一個擁有強大內生能力,令人敬畏的競爭者。全國人民要萬眾一心,全力以赴!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鐵礦石對中國的重要性

/林倫理

鐵礦石對中國至關重要,如同工業的糧食,是支撑國民經濟、國防安全、城市建設和日常生活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中國高度依賴進口,70%需要進口,中國雖然儲量全球第四,但貧礦多,平均品位極低。進口高度集中於澳洲和巴西,占鋼鐵企業生產成本約50%。鐵礦石對中國工業體系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高度的外部依賴和供應鏈的脆弱性,也是明顯的挑戰。鐵礦石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對中國的經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家正通過基石計劃,努力提升國內資源保障力,並積極拓展多元進口渠道。

澳洲、巴西和西非正深刻影響著中國鐵礦石供應格局,澳洲是主導性供應源,占中國進口量約66%,巴西也有約22%以上。在當前全球貿易的格局下,這種對澳洲過大的依賴,實非好事,需要採取一套多管齊下的組合策略,突破外部依賴,重塑規則,並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澳洲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是中國穩定可靠的重要鐵礦石供應方,雙方都高度依賴對方,一個買,一個賣,對國民經濟都居於重要位置。中國每年向澳洲買價值數千億元人民幣,是澳洲主要的收入,失去中國市場 對澳洲來說也是不能承受的痛。

澳洲是美國跟班,但在出售鐵礦石方面,不願意聽美國指揮,中國也不願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向巴西採購的鐵礦石在2024年超過其出口的71.2%,而且品位高,在供應中扮著重要的角色。對中國而言,巴西遠非一個供應商,而是保障供應鏈多元化的關鍵一環。目前西非芒杜地區有非常優質的鐵礦石,中國在那裡幫助西非建鐵路到港口,希望能突破被動局面,但那裡早就有西方國家在爭奪資源,不確定因素極高,不過中國的建設援助,在芒杜北段12號區塊,南段34號區都佔了股權,今年11月開始付運。

中國在西芒杜項目已從有機會合作,邁入深度主導並全鏈條參與的新階段。這個項目是中國礦產資源安全的壓艙石,也是中國資金、技術、基建能力集體出海的標誌性工程。除此之外,中國在氫冶煉技術在綠色脫碳上,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用氫代替煤碳,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避免綠色貿易壁壘和高昂碳稅。氫氣代替煤作為還原劑,反應物是水,可實現70%以上減碳,在前沿科技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優化流程,引領全球綠色冶金技術變革。中國走到世界前端,除了解決自己需要,也助世界進步。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比亞迪電動車在中國的地位

/林倫理

比亞迪是最早從事電動車生產的企業,從2008年開始,首款電動車F3DM上市。到了20215月第100萬輛下線,20238月第500萬輛下線,202411月第1,000萬輛下線,讓王傳福感動流淚。全國人民看到此情境為之動容。現在比亞迪在海外已有十多家車廠,並且準備在歐洲開第三家車廠,傳言說首選西班牙。比亞迪今年上半年在歐洲銷量已達71,345輛,上半年在西班牙銷量達10,195輛,增長高達756%。比亞迪新能源車已橫跨11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銷量達286.39萬輛,服務好,贏得歐洲消費者歡心。

比亞迪積極推行本地化生產,如泰國羅勇工廠、巴西生產基地,適配當地政策並搭建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這些舉措共同共推動其成功進入並領先於全球多個重點市場。全球新能源車,比亞迪占19.9%,純電動汽車約占15.7%,在全球汽車總銷量中排名,占了約5%-5.2%。在歐洲區域市場,西班牙占了約9.7%,義大利超過10%,東南亞的泰國純電動車市場就達到35%份額。比亞迪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除了其垂直整合能力,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其積極的全球化戰略,搭建海外銷售網絡,功不可沒。

中國電動車市場潛力巨大,除了火電,還有氫能、核能都給用到汽車上去。核能被廣泛宣傳,一顆核電池就可用上幾十年不需充電,用到汽車報廢為止。新能源多種多樣,汽車用核電池可能難以實現,除了成本昂貴,就算解決幅射問題,世界儲量稀少,就算1%汽車用,恐怕都滿足不了需求。倒是風力發電用到汽車上,可行性極高。電動車,不用發動機等裝置,汽車一動起來本身就產生風能,把風機放在車頭,稀土永磁微風電機就可讓汽車不斷充電,解決能源供應問題。中國的科學家在想這些問題,真是創意無限!

這種創意是由香港科學園的一位人士看到稀土永磁微風發電機後,向發明者提出能否將其微型化,用於電動船艇上,他就舉一反三,想出用到汽車和未來飛行汽車上。而且坐言起行,動用年青人一起進行研究。這兩天,就獲悉他們要開始做樣機,進行試驗。這種中國速度讓人驚嘆,真的到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中國做不到的事。風存在於自然界,沒有成本,微風能推動發電機,世界還愁沒能源嗎?中國人敢想敢幹,不斷創新,工業能力又強,人才又多,國家的強盛是必然的。比亞迪都樂意試用,我們期待比亞迪更上一層樓!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中國航天從”跟跑”到”並跑”仍至”領跑”

 

/林倫理

引力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實現海上一箭三星發射,是中國航天科技的一項重要突破。其特點在於與陸上發射的差異以及對國家科技的啟示。海上一箭三星發射,是全球首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案例,採用獨特的模塊組箭體+海上垂直熱發射技術,突破了傳統固體火箭規模和發射方式限制。其起飛重量約40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6.5噸,刷新了全球固體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紀錄,展現了中國在大型固體火箭上的領先地位。海上發射平台可移動至低緯度海域,利用地球自轉速度提升載荷效率,避開人口密集區。

一箭三星發射,體現了多任務集成能力,可同時將不同任務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滿足商業航天、遙感觀測、科學實驗等多元需求。海上發射降低了航天任務門檻,促進商業航天發展,為衛星互聯網、遙感應用等新興產業提供了低成本入軌方案,提升高端製造與系統集成能力,為深海探測、智能交通等提供借鑒。強化國家空間安全與戰略自主,在應急偵察、通信保障等領域具有戰略價值,助力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通過此類創新發射模式,在國際商業航天市場佔據更重要位置,推動全球航天技術標準演進。

引力一號海上發射的成功,是技術上的突破,更體現了中國領跑的地位,標誌著航天發射模式向靈活化、商業化、安全化演進,為未來大規模星座部署、空間資源利用奠定了基礎,也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提供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實踐範例。中國的科技發展在自主創新,事實擺在面前,西方媒體宣傳中國偷技術,唱衰中國的技倆不攻自破,近期這種宣傳已沒有市場,熱度大大冷卻。中國的科技實力證明了一切,說明中華民族的崛起是在無聲無息中突圍而出,而不是自吹自擂式登月數十年後,連月球邊都沾不上。

中國新一代科學家的成長呈現出令人鼓舞的蓬勃景象,充份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年輕科學家們秉持著愛國奉獻、勇攀高峰的精神,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航天工程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這種人才輩出的現象,得益於國家日益完善的科研環境、持續增加的研發投入以及鼓勵創新的政策導向,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建設科技強國注入了青春活力。千年文明,歷久常新,一代更比一代強。長江後浪推前浪,永不止息,願祖國青春常駐!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