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深圳在改革開放後從邊境小鎮,發展成為常住人口達1,779.01萬人的大都會。我於1980年受中國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老總委托,在香港組織了一個房地產考察訪問團,當中包括了大學地理教授、新聞記者和地產商代表。當時,我們去深圳水庫看了當時的城市規劃模型,也只是羅湖關出來後的幾條街道,連深南路都沒有規劃在模型中。如今45年過去了,開通營運17條地鐵線,有誰還能想像當年的深圳。我四姐從美國回香港探親,她兒子曾助我在深圳開辦液晶顯示器廠,為深圳做出過貢獻,我要好好帶她看看今天的深圳。
我和四姐都已80開外了,但身體都還不錯,正好深圳蓮花山杜鵑周即將開啟,我準備帶她好好欣賞這自然花景與城市藝術。除了花,深圳還有許多高品質美術館,我準備為她作一次充滿藝術氣息的深圳秋日遊。目前暑氣漸消,秋高氣爽,賞花之餘,我準備帶她感受深圳美術館這城市文化底蘊的好去處。每次我到美國訪問,她除了帶我欣賞美食外,也會帶我參觀美術館,我這次也會帶她在賞花之餘,帶她參觀一下關山月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是與蓮花山公園融為一體的國家級美術館,逛完公園,步行即可無縫銜接。
我姐出外總有汽車接送,我這次一定會讓她體會一下乘搭地鐵的樂趣。提起地鐵,她會想起紐約老舊的情景,我這次要讓她感受一下深圳新時代地鐵的風貌。畢竟他兒子對這個城市也有過貢獻,為這個城市建設出過力,為改革開放引進技術、設備和人才作出過貢獻。如今,38年過去了,這家企業仍然在為這個城市服務,我們都是老人了,也享有免費乘地鐵的福利。我一直覺得深圳這種敬老的措施是對為深圳作過貢獻的香港老人和海外僑胞的尊敬和回饋。我要四姐享受一下中華文明,敬老愛幼的美德所帶來的溫暖。
當然,深圳與當年大不一樣了。回想1953年,我母親帶著我、弟弟及四姐三人跨過羅湖橋進入香港與父親團聚。當年,我們還只有幾歲,如今想起來有如昨天。當年我們過橋要經過一片田,走過竹棚搭的尿缸廁,印象深刻。在過關時,廣東人能講粵語的排一條隊,不用證件就能入境,不懂粵語的外省人需要公安證明文件才能入境。我們是在公安局拿了出境證的四個人,雖然不懂粵語,也都順利入境。如今70多年過去了,我們都是過80的老人,看到祖國如此繁榮昌盛,心中無比自豪。如今姐弟重遊深圳,我願旅居美國的家人、僑胞,生活幸福安康,繼續為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