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2035年中國生產總值將達到290萬億元,14億人口人均生產總值將達20.6萬元,中國將逐步走向富裕。香港在金融+科技的政策推動下,將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香港是聚集世界優秀人才之地,對內地和國際人才都具有吸引力,不管內外人才都想利用香港進行交流,互通有無,抓住機遇,讓世界共同發展。發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特別西方反華勢力對中國進步感到不舒服,千方百計圖謀遏制中國,我們在歷史大變局中,要增強憂患意識,不犯顛覆性錯誤,為未來香港思考,培育新動能,走穩香港發展之路。
香港科技青年聯合會成立兩周年,在香港科學園內舉辦“未來香港”論壇,探討香港科技青年發展之路。香港在老一輩留下的遺產上,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發展綠色產業,引領共享經濟的發展。香港要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現代供應鏈,以人力資本服務領域形成新增長點。香港科學園內有一萬多科研人員,要在科技轉化為實體經濟上與大灣區企業合作,協同創新,用現代金融,煥發青春活力,開天闢地,走向更廣闊天地。香港要有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本領,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知能與實體結合。
香港科學園內有各種人才,各有研究方向,但必須建立起整合各方面人才和成果的機制。香港科技青年聯合會就起了這種作用,把各方面人才集聚一起,互相交流合作,整合成完整的體系,落地生根。閉門造車,苦思冥想,有時可以異想天開,闖出一條路,但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互相碰撞中,刺激思考,獲得啟發,達到”琴瑟和鳴”的效果。深港合作,在大灣區開新局,優勢互補,總比單打獨鬥好。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香港科技青年必須打開心扉,與內地青年相互交流,推進互聯互通,達合作共贏效果。
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香港與以色列、奧地利、南非、巴西等地區科技工作者都有很多合作,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基金和資本都有聯系,促進科研成果在資金扶持下,一步步走出來,成為可以造福世人的產品。資本是趨利的,只有把科技轉化為實體經濟,創造經濟效益,科研在香港才能獲得成功。未來香港在於科技青年,善用香港金融市場,國際貿易和供應鏈,在大灣區內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體經濟,未來香港將無限光明。香港科技青年無懼艱難,走自己的路,發明創造,讓明天更加燦爛。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