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德國是車製造強國,可是因歐盟馮德萊恩有關燃油車禁令和車輛限制,使德國大眾汽車出現裁員、降薪、關廠。德國汽車在中國一向銷量很好,中國人對德國汽車印象很好,德國汽車把工廠搬到中國,與中國進行合作,有望保住國際市場和德國汽車業的發展。德國有很好的汽車工程師和技術工人,但他缺乏像中國這樣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年青一代科技創新人才,只有與中國合作才能有生路。跟著歐盟馮德萊恩,把歐洲汽車市場大門關起,歐洲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德國數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國際市場一個個倒塌。
把德國汽車市場大門一關,德國汽車也肯定別想進入中國市場,而更有甚者,中國電動汽車世界第一,不只是汽車製造能力的成長,而是全方位,從材料和設計創新能力的提升,讓所有國家在汽車關鍵零部件到裝飾材料都望塵莫及。而且中國汽車不再是工業化初期那樣不中看,不中用,而是比美最高端的歐洲品牌,價廉物美,競爭力極強。歐洲關起門來,最後死亡將是歐洲汽車工業。德國只有打開國門,與中國合作,中國車可以進入德國,德國車可以在中國生產和合作,德國不但可以有中國市場,也可銷往世界。
德國汽車不是關廠,而是越開越多,只要與中國合作,德國汽車有中國原素在內,德國的汽車就能保住競爭力,與中國並駕齊驅,佔領世界市場。德國要有獨立思考能力,把中國科技進步與自己的工程技術實力相結合,可以合作共贏。你把汽車銷到中國,卻把中國汽車拒於門外,那是錯誤政策。中國汽車若能吸引德國汽車客戶,你要抗拒,那實際就是保護落後,讓自己無法進步。中國汽車行不行,要由客戶說了算,不是馮德萊恩跟著美國政策抵制中國就能取得進步的。中國以前是怎樣學習德國的,你照做就好了。
中國人能做到的,德國人怎麼不可以?只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德國工業一定不會落後。德國提出工業4.0,德國沒做成,中國卻把智能製造發展起來了,德國必須看到中國科技力量龐大的潛能。不與中國合作,只會落於人後。德國奔馳、寶馬、大眾、奧迪如能與中國合作,與中國比亞迪、小米、小鵬、吉利等汽車都能在世界市場佔一席位。德國汽車可以像以前的電腦那樣貼上”Intel inside”,貼上”China Inside”,德國汽車一樣可以獲得世人的喜愛。中國自動駕駛和智能化程度已獨創一格,與中國合作可以共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