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河套位於深圳河南岸,在香港落馬洲地鐵站附近,原屬於深圳福田區的土地。回歸後為了整治河道,拉直深圳河,讓河水流動得更暢順,無需在這塊地繞四個90°才能出大海,把河套這塊地劃到香港一邊。中央說,深港兩地一家親,是兄弟,可以一起發展,給予深圳和香港大力支持,讓它成為一個世界級科技創新之地。現在河套建設已經開工,年底建成首期工程後,將有內地科學院和香港高校研究院進駐。目前已有20多個單位準備年底建成後即進入合作區。這是香港和深圳的大喜訊,是在現有基礎上,來一次飛躍。
除了深圳、香港,整個廣東都加進來,為科技創新開路,並建立起科研與應用試產的機制,把科學研究化成生產力,促進地區經濟增長,造福百姓。深圳-香港-廣東合作,必能讓中國大灣區9+2城市獲得巨大發展,成為科技創新之區,讓祖國的南大門成為開放之門。香港是科技金融的天然天使,可以把科技轉化為新質生產力,造福全世界。整個中國都在培養人才,大灣區就有150所高校,其中八所大學名列世界100強,後備力量非常強大,承擔起科研、生產和製造業的發展,把科研與新質生產力結合,墈稱完美。
大灣區除了有央企、國企,中小微企也多若星河,除了政府出力幫科研成果進行轉化試產外,中小企都應主動承擔轉化工作,與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振興製造業。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國家鼓勵高校與企業合作,不少高校老師走進社會,把研究成果傳給中小微企,扶助他們成長,變成生產力,讓中小企湧現。中國5200萬家中小微企,能夠逐步成長,幫助國家成為世界180多個國家最大貿易伙伴,與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不無關係。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國家科技進步,讓中小微企大量湧現的結果。
我們期望全國上下一心,以科技強國,以製造業報效祖國,讓中華民族復興,為世界作出貢獻。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的基礎。中國已走入大直路,雖然有人想方設法設置障礙,要中國停步,但力求上進的新一代,絕不辜負前人的期望,接力奮鬥,務求做到最好,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貢獻。走自己的路,由別人說去,億萬中國人必將克服困難,走出自己的路。我們能上天下海,在地球上發展生產力,讓全人類吃飽、穿暖,一定可以做到。為了人類共同富裕,消除苦難,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奮鬥不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