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中國為何要發展未來產業?


 

/林倫理

世界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了,中國曾錯過前三次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的好處,21世紀的中國再也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了。中國從1949年開始,決心在工業化的道路上打好一定基礎,以圖改變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可惜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美國對中國實施禁運,中國只能依靠蘇聯,引進蘇聯設備和技術,用血肉之軀,硬是把鋼鐵廠等基礎工業搭建起來。中國一心發展工業,改變命運的奮鬥遭到了美國霸權主義者的阻撓,在亞洲發動了朝鮮戰爭,把戰火燒到國門口。中國人只能邊打仗,邊發展生產,讓國家工業化。

戰後,中國贏得了數十年的和平,可惜中蘇友誼破裂,中國陷入內亂,幸好中國對工業化的追求始終如一,建立了工業部,加強國防建設,建立了強大的工業基礎。1977年,毛澤東和周恩來,起用鄧小平,探尋發展新路,走改革開放路線,韜光養晦,軍轉民,把軍事工業基礎用於民用商品生產,並把大量先前培養出來的工業人才轉業到生產民用產品上來。中國改革開放後,通過香港及全世界華人,與各國展開合作,用廉價勞動力和工業人才吸引了世界不少企業前來合作,讓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服務人類。

到了21世紀20年代,疫後復甦經濟的迫切需求,世界各國都需要佈局未來,加大創新投入,搶佔先機。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經過長期努力,在量子通信、智能機器人、超級計算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全球競爭格局中,取得發展的主動權。未來產業是在科技創新下變革,必須有重大、顛覆性科技突破來產業化,推動未來產業的根本性變革。中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碳中和目標,在氫能源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下,為能源低碳轉型取得戰略性勝利。未來產業必在超算、腦芯片等技術助力下實現變革。

未來產業有助實現創新經濟內生增長,滿足社會消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中國必須在這輪工業革命中,補齊關鍵及核心技術短板,創新供給能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全國人民正努力朝著智能、綠色低碳,醫療健康領域發展。中國生產場景向著機器人快速普及進發,社會生活智能化、數字化,生物醫藥朝著疾病預防方面發展。中國正向著2035年遠景目標前進,站在過去看未來,提早佈局,讓中國成為經濟強國。國家給人民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希望全國人民齊心合力,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