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北京冬奧出現了谷愛凌等富裕家庭出現的冠軍運動員,打破了國人認為只有窮人家孩子才會刻苦鍛煉的想法。富人孩子可能不會因為想改變命運而咬緊牙關緊持練習,而更多的是因為覺得好玩或希望獲得讚美而愛上該項目,把比賽當成享受。窮人家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希望改變命運,但受過訓練後,慢慢愛上該項目,也會享受比賽。訓練是需要堅持的,有時要吃點苦頭,沒有肯吃苦的精神,就不會有成功。每一位成功運動員都有這個過程,但不是每個人付出了努力,吃盡了苦頭就可得冠軍,那是萬中無一的機遇。
世界冠軍基本都從小開始鍛煉,每一個動作都精雕細鑿,反復練習無數遍,然後成為自然反應。練習是枯燥乏味的,但一旦實地表演,做得漂亮,自己不但開心,也會受到讚美,如參加比賽,獲得一些獎牌,得到表揚,被選去參加奧運會更開心。到了此時,目標自然是奪冠,用獎牌來為國爭光。中國經濟發展了,人們已不靠運動吃苦,獲得好成績去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路徑多了,但做事要做到最好,無論做什麼都得下苦功。下苦功是唯一法寶,只有肯付出才會有收獲,但要獲得冠軍,除了天賦還要勤奮和時機。
國家發現體育人才都是從基層做起,大部份都是在小學體育課開始。拿我一位家人來舉例,她在學校學體操,後來體育老師叫她轉到跳水隊。有一次體委有人到學校找人才,叫跳水隊小朋友從十米跳台躍下,很多小朋友都不敢,只有她一躍而下,因而被選中。老師做家長工作,要保送她去省體委訓練。那時她只有十歲,是南下幹部子女,父親又是共產黨員,聽到國家要培養跳水人材,為國增光,因而也就同意了。她11歲入了省體工隊,刻苦訓練,16歲獲得了全國冠軍,後來就被提拔為國家隊員,受到國家培養。
在70年代的中國,沒有人會為金錢或改變個人命運而進入體工隊,大家都想著為國爭光。那個年代,比賽是友誼第一,不為名不為利,一切為了國家的榮譽。這是國家培養人才的路徑,讓他們成為國之棟樑。除了體育人才是這樣選拔,各種人才都是從基層開始,從小發現人才,加以培養,代代相傳,讓中國越來越好,越來越進步。治國理政人才也如是,以服務人民為宗旨。雖然有人會變質,但大部份人會堅守信念,在適當時機會較正方向。一個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國家政體,一定會讓國家進步,人民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