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瑞銀預測中國2026年經濟增長放緩,但仍具韌性,增速預計為4.5%,較2025年略為放緩,反映外部需求疲弱與房地產下行持續,但跌幅收窄。出口增速放緩,淨出口對GDP貢獻幅度小了,而消費與製造業投資則溫和修復,內需成為支撐經濟的主要力量。2026年,中國財產政赤子率擴張約一個百份點,公共赤字穩定在4%,超長期國債增至1.6-1.8萬億元人民幣,地方專項債限額提升至4.8萬億元,支持基建與新興產業。預計人行將降息20個基點、降準25-50個基點,維持充裕流動性,讓中國經濟具有爆發的活力。
中國結構轉型與新經濟行業如AI、綠色能源、數字產業等將成為增長引擎,2026-2030年增速快於傳統產業,對GDP貢獻逐步上升。到2030年,新經濟佔GDP比重將提升3個百份點,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支柱。政策重點轉向反內捲、雙向開放、碳減排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高效資源配置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發展趨勢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企業把握政策與新興產業機遇,聚焦創新與綠色轉型。地方政府需要提升財政效率與投資質量,捕捉結構性紅利,關注科技、綠色基建等板塊。
儘管外部壓力與內部調整仍存,但中國經濟具備政策空間與產業潛力,未來五年,實現穩中有進,轉中有升的高質量發展格局。根據2026年經濟預測與政策導向,如何結合香港平台推動企業出海,是值得關注的新經濟領域,既符合國家政策也具備全球市場潛力與香港優勢。石墨稀、石頭紙、生物可降解材料、應用於包裝、建材、文創等契合碳中和與ESG投資趨勢。中國正加快佈局,香港可作為綠色金融融資平台,在稀土永磁風電、氫能燃料電池、儲能系統等方面與數字經濟及智能製造,在東南亞與拉美等新興市場具有巨大潛力。
香港是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利用港交所主板等工具進行IPO或再融資,發行綠色債券吸引國際ESG資金。香港有國際法規與合規支援,拓展品牌與市場,進行研發和創新轉化,以雙總部制,內地研發+香港國際業務總部,兄弟合作技術出海授權,可讓香港成為ESG樞紐。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可為綠色產品出海提供升級認證,為產品測試、碳足跡盤查、ESG報告撰寫,協助申請國際標準,吸引國際綠色資金,有利綠色產品發展。香港貿發展、香港設計中心,可協助配對海外買家,提供品牌設計、文創包裝等支援,讓內地與香港結為一體,有利國家經濟轉型,助力新經濟崛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