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中美互降關稅前景如何?

 

/林倫理

目前中美關稅休戰只是暫時性措施,持久性仍具高度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中國本著與人為善,你願意談,願意合作,我們當然不會拒絕。中國採取多元化出口、強化內需、推動高科技產業等策略,以降低未來貿易摩擦的衝擊。20155月中美宣布削減大部分互相加徵的關稅,但僅為期三個月,屬於臨時性安排。習特會後,關稅大幅下調,部份稅率暫停實施,並取消了多項加徵措施,形成了短期的貿易休戰。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25%降至10%,美國則從145%降至30%,但也只屬短期行為,不容樂觀。

中國早已減少對美依賴,拓展東南亞、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目前中國對美出口占GDP比例已減半,顯示多元化初見成效。同時中國擴大內需與消費,推動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促進本土市場活力。政府設立引導基金,支持高品質增長,強化供應鏈韌性,提升抗風險能力。中國採取反應式,而非先發制人策略,根據美方行動,靈活調整,保持談判耐心與韌性,爭取最大利益空間。中國在結構性改革與全球布局 上持續推進,即使磨擦再起,能有效降低衝擊,也能維持經濟穩定與增長,打敗難倒中國的圖謀。

目前雙方只是短期休戰而非解決長期問題,顯示雙方仍在試探與談判階段。雙方傾向定期談判調整條件,雖非一次性解決所有爭端,但由於休戰,供產鏈與市場信心回暖,有助於穩定企業預期與全球供應鏈,但仍需警惕政策反覆。際此艱難時刻,民間企業要降低對美依賴,開拓新市場,重組供應鏈,形成中國+1模式,加速在越南、西哥等地設廠,控制財務風險,應對美方制裁和出口管制等風險。用積極的態度應對逆境是必要的韌性,正如經濟學家所說,在搏奕中不能躺倒不幹,需要擴大內需,走出去,保持主動精神。

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時代,民間企業的積極應對措施是生存之道,更可能成為促進兩國經濟回歸理性的重要力量。保持樂觀,積極面對人生,不是自討苦吃,而是為未來創造可能。中美關係不可能永遠壞下去,需要兩國人民共同努力,修補負面人物的思維和敵對意識,帶來妨礙人類進步的行為。我們需要更多積極的力量,追求公平、正義與和諧的理想,這個世界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論世界多艱難,前進的道路多麼艱辛,只有正能量才能改變世界,破除狹隘思維給人類築成的困局。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