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當雪花飃落”時,台灣作家瓊瑤離世了,到她想去的地方,見她想見的故人和親人,留下她的後代和身後一大堆的親友和喜歡她作品的讀者。她的作品給改編成不少電影和電視劇,在華人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帶給人們歡笑和眼淚。她的作品是中國式的,當中的描述全是濃濃的中國味。不管她的作品表達的思想你欣賞不欣賞,她所描寫的世界全是一般中國老百姓所熟悉的,與他們息息相關,從而影響了幾代人。你說她無病呻吟好,說她感性好,她的作品卻風靡了她那個年代的少男少女,讓他們去恨、去愛、去生活。
瓊瑤無疑是中國的,代表她那一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她是一個多產作家,一部接一部的小說面世,把中國文字留給台灣新生代,證明台灣是中國的,不能從中國割離出去。她從不支持台獨,她支持韓國瑜,證明她的中國心永遠不變。她至死那天還在用筆書寫著她小說世界中的文字和風格,至死不渝。她在86歲高齡選擇自己的方式平靜地離去,有她小說的風格。在一家團聚晚餐過後,囑咐她兒媳第二天來找她,結果卻發現她躺卧沙發,終結了生命。她覺得自己過得夠高齡了,在2017年就有”讓我歸於塵土”的想法。
瓊瑤是一個浪漫的人,她選擇的丈夫就是一個浪漫的情種,可是在她丈夫生命最後的十年裡,因記憶衰退而無法正常溝通,她仍然陪伴在身邊,沉浸在她小說中的情景中,不離不棄。這是中國人的思維,是道義與忠貞的表現。在她丈夫卧床在病院的日子裡,她會隨時去醫院,一言不發,陪伴不能言語和感知的身邊人。這完全是小說的情景,只有浪漫的人,才能有這種生活的情景和行為。只有像瓊瑤這樣的作家和生活情景的描繪者才會有這種行為表現。她本身就是一部小說,過著如小說般的人生,成為情與義的化身。
人總有離世的一天,像她那樣在人生最後的數年,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有”明年此時,不知道我是否還會更新呢”的感嘆。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是大部份人的想法。人生就是一場戰鬥,只要一息尚存,戰鬥不止。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歷經磨難,總結出來的生活感言。現在生活改善了,中國人生活在和平年代,戰鬥意識淡泊了。近年,中國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又再有國難當前的感覺,有不得不奮起的意志。中華民族必須有強起來的意識去應對困難,讓百姓過瓊瑤所描述的浪漫生活。沒有人負重前行,就沒有浪漫可言。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