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中華文化對統一能起什麼作用?

 

/林倫理

第十一屆中華文化論壇於20251112日在北京舉行,主題聚焦兩岸融合發展與兩岸文化交流,探討和平統一的理論與實踐路徑。論壇提出了幾項關鍵策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民眾對共同文化根源的認同。文化交流是聯結民心的重要精神紐帶,透過文藝、教育、歷史紀念等方式,增強台灣民眾的文化自信與祖國認同感。融合發展的關鍵是融,意指在經濟、社會、制度層面建立互通互融的機制,推動兩岸在經濟、科技、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合作,創造互利共贏的環,讓民眾感受到實際利益與機遇。

十五五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在世界大變局中,中國強調文化自信與話語權,提升中華文化的感召力與影響力,積極塑造有利於和平統一的國際輿論環境,減少外部干預。可是台灣民進黨台獨份子,反其道而行,制定台獨教育制度,利用媒體環境與社會氛圍長期塑造抗拒統一的思想,把台灣變成獨立王國。要和平統一,必須進行教育改革,重塑歷史觀與國家認同。台灣教育必須強化中華歷史與文化教育,針對課綱中去中國化的傾向,透過兩岸合作出版教材,推動歷史真相教育,讓青年了解兩岸共同的歷史脈絡。

社會工作者要對台獨思想進行批判,透過新媒體,建立正向輿論場域,傳遞正確的國家觀與歷史觀,對抗錯誤資訊與分裂言論。國家需要培養青年意見領袖,發掘並扶持具影響力的青年代表,成為統一理念的傳播者與實踐者。實現和平統一,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台灣民眾對國家的認同,不能只靠優惠政策,文化浸潤與情感連結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畢竟統一需要人心回歸,心靈契合,對台獨分裂言行和煽動性、組織性的活動,依據相關法律,進行堅決、精準、有力的打擊和震懾,遏制其蔓延勢頭,才能有助統一。

消除台獨思想影響,關鍵在於爭取人心,這是潤物細無聲的工作。國家需要有硬的一手,也需要軟的一手,對台獨分裂行徑依法堅決打擊,也要對台灣同胞以情動之,以利促融,以理服人,通過深化交流,實現心靈契合,從內心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自願投身於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這是10%社會精英的工作和領導力的展現,沒有必要100%人的都有這種先進思想。我們只要培養出10%的先進份子,和平統一即可實現。民進黨也只是培養出10%左右的死硬台獨份子,就把台灣人全震懾住了。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中國空軍從無機到無人機

 


/林倫理

1948年我們一家從上海回到家鄉福州,當時正好五歲,入讀幼兒園,不久福州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敗退台灣。當年福州每天都有國民黨飛機飛到福州轟炸,解放軍只靠高射炮反擊,不時有國民黨飛機被擊中。開始時我們只懂得躲到桌子底下,後來膽子大了,就跑到後花園看空中炮戰,再後來解放軍有飛機了,我們也就有機會看到解放軍與國民黨飛機的空戰。19491111日,中國空軍正式成立,當時空軍幾乎是一張白紙,僅有少量繳獲的國民黨軍隊舊式飛機,缺乏現代戰機和技術基礎。後來通過緊急向蘇聯採購飛機並聘請蘇聯顧問,快速組建了第一批航空兵部隊。

當時空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極度匱乏,通過速成培訓,填補了人材缺口。1950-1953年,年輕的中國空軍在朝鮮戰爭實戰考驗下,面對世界最強的空軍,以米格-15等戰機擊落敵機,積累了寶貴經驗。1950-60年代,引進蘇聯技術,開始仿製米格-17的殲-5戰鬥機,標誌著中國進入噴氣式戰機時代。後續通過引進米格-19、米格-21技術,研制出殲-6、殲7系列戰機。當年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在蘇聯援助下建立飛機製造廠,但19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後,技術援助中斷,零部件斷供,仿製升級受阻。中國通過自主攻關,依靠本土工程師逆向研究,逐步掌握戰機設計原理,慢慢走上了自創之路。

1970-1990年代中國建立起自主研製與體系建設,1969年殲-8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高空高速戰鬥機,但因電子系統落後等問題,成熟程度艱難。殲-9因技術指標過高下馬。改革開放前,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拉大,航空工業受資金、材料、航電系統等多方面制約。改革開放後引進西方技術,但因國際關係變化被迫中止,促使中國堅定走自主創新道路。21世紀初引進俄羅斯蘇-27戰機,實現國產化,同時自主研製殲-10,打破對俄製戰機的依賴。空警-2000預警機、轟-6K轟炸機等特種飛機,填補了體系空白。

西方對華軍事禁運,迫使中國攻克航電、發動機、複合材料等關鍵技術,建立起系統集成能力,突破了指揮、偵察、電子戰等綜合能力。殲-20隱身戰鬥機成為全球頂級戰機,無人機翼龍彩虹在偵察、打擊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並廣泛出口。中國解決了航空發動機、隱身材料、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難題,適應信息戰需求,發展太空戰、網絡戰等新質戰鬥力,推動空軍向戰略軍種轉變。中國從依賴外援到人才與體系建設,從國土防空,到攻防兼備,再向空天一體拓展,展現了軍事現代化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深圳杜鵑花盛開 美術融入式體驗

 

/林倫理

深圳在改革開放後從邊境小鎮,發展成為常住人口達1,779.01萬人的大都會。我於1980年受中國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老總委托,在香港組織了一個房地產考察訪問團,當中包括了大學地理教授、新聞記者和地產商代表。當時,我們去深圳水庫看了當時的城市規劃模型,也只是羅湖關出來後的幾條街道,連深南路都沒有規劃在模型中。如今45年過去了,開通營運17條地鐵線,有誰還能想像當年的深圳。我四姐從美國回香港探親,她兒子曾助我在深圳開辦液晶顯示器廠,為深圳做出過貢獻,我要好好帶她看看今天的深圳。

我和四姐都已80開外了,但身體都還不錯,正好深圳蓮花山杜鵑周即將開啟,我準備帶她好好欣賞這自然花景與城市藝術。除了花,深圳還有許多高品質美術館,我準備為她作一次充滿藝術氣息的深圳秋日遊。目前暑氣漸消,秋高氣爽,賞花之餘,我準備帶她感受深圳美術館這城市文化底蘊的好去處。每次我到美國訪問,她除了帶我欣賞美食外,也會帶我參觀美術館,我這次也會帶她在賞花之餘,帶她參觀一下關山月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是與蓮花山公園融為一體的國家級美術館,逛完公園,步行即可無縫銜接。

我姐出外總有汽車接送,我這次一定會讓她體會一下乘搭地鐵的樂趣。提起地鐵,她會想起紐約老舊的情景,我這次要讓她感受一下深圳新時代地鐵的風貌。畢竟他兒子對這個城市也有過貢獻,為這個城市建設出過力,為改革開放引進技術、設備和人才作出過貢獻。如今,38年過去了,這家企業仍然在為這個城市服務,我們都是老人了,也享有免費乘地鐵的福利。我一直覺得深圳這種敬老的措施是對為深圳作過貢獻的香港老人和海外僑胞的尊敬和回饋。我要四姐享受一下中華文明,敬老愛幼的美德所帶來的溫暖。

當然,深圳與當年大不一樣了。回想1953年,我母親帶著我、弟弟及四姐三人跨過羅湖橋進入香港與父親團聚。當年,我們還只有幾歲,如今想起來有如昨天。當年我們過橋要經過一片田,走過竹棚搭的尿缸廁,印象深刻。在過關時,廣東人能講粵語的排一條隊,不用證件就能入境,不懂粵語的外省人需要公安證明文件才能入境。我們是在公安局拿了出境證的四個人,雖然不懂粵語,也都順利入境。如今70多年過去了,我們都是過80的老人,看到祖國如此繁榮昌盛,心中無比自豪。如今姐弟重遊深圳,我願旅居美國的家人、僑胞,生活幸福安康,繼續為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貢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1月9日 星期日

中國印刷芯片的成就

/林倫理

中國在印刷電子或印刷集成電路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些成就主要體現在技術研發、產業應用和戰略布局等方面。在柔性電子與印刷芯片技術方面,中國科研機構已研發出基於溶液法,如噴墨打印、絲網印刷的薄膜晶體管和傳感器,可在柔性基板如塑料、紙張上製造低功耗、可彎曲的電子器件。在導電油墨如納米銀線、石墨稀、有機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降低了成本並提高了印刷芯片的性能。雖然印刷芯片多用於微米級制程,但中國已在印刷內存、射頻標簽、傳感器等特定領域實現量產和納米級印刷術。

印刷芯片在低成本傳感器、電子標簽等領域被廣泛應用,如京東、阿里等企業將印刷電子標簽用於物流追蹤和智能倉儲。京東方等公司利用印刷技術開發柔性OLED顯示屏,為可穿戴設備和折叠屏手機提供支持。印刷芯片用於柔性太陽能電池、生物傳感器,如血糖檢測貼片等,推動綠色能源和智慧醫療發展。中國在印刷電子應用規模和市場化速度上領先,尤其存柔性顯示、消費電子領域已具備競爭力。中國正在突破高端應用,向印刷邏輯電路等複雜芯片領域延伸,減少對傳統硅基芯片的依賴,為碳中和目標出力。

中國在印刷芯片領域已從跟跑轉向並跑,在柔性電子、物聯網應用等細分市場佔據重要地位。香港要想工業方面有些成就,可在這方面出點力,吸引內地專才在這方面進行合作,為香港製造業添加活力。香港一些大學在可穿戴電子與印刷半導體工藝多有研究,為印刷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對工業化生產在香港發展打下基礎。內地朋友能開發印刷設備及找到合適的半導體材料去實現要求,雙方合作會為電子行業帶來革命性的成果。應用多模態印刷+數字印刷技術直接產生不同的IC基底上,解決一般需要,不需走半導體工藝流程,對電子行業的發展會產生深遠影響。

香港可在石頭造紙上發揮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讓這個萬億元市場發展壯大,不僅可以為減碳目標作出貢獻,也可在柔性芯片發展上成為世界印刷紙芯片的中心。從董建華年代我們在做香港芯片夢,結果給港英餘孽反掉,現在的石頭紙香港紙芯片夢在李家超治下一定可以實現。我們有人才,有一班推動石頭造紙的熱心工業家和香港培養出的科技人才,結合國內專才,香港這次一定可以有所作為。從2026年開始,十五五規劃期間,香港必定能在紙芯片上有所建樹,在國家和特區積極有為政策下,不負眾望。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1月8日 星期六

我的綠色夢想

 


/林倫理

中國科技發達,能人到處都是,只是你是否有緣能遇到這些人。這幾年材料技術在國內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讓中國創新之路走上了快車道。像滅火材料用中草藥替代化學劑,滅火效率高,兼環保,而且價格便宜,令人驚嘆。風力發電由過去笨重、低效,給稀土永磁微風發電系統替代,讓風力助中國實現減碳目標。當今連石頭在納米技術發展下,化成石粉,助力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國家的崇高目標,感動了人民也感動了上帝,讓中華民族實現綠色夢想,人人過上綠水青山的美好生活,讓人民共同富裕。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關鍵行動者,企業承擔的任務遠不止於只為達到合規,企業是把減排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市場的主體。無論是研發清潔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還是應用像石頭造紙這樣的替代材料技術,企業的創新是實現深度減碳的核心動力。通過推行循環經濟模式,如廢物資源化等,企業可從源頭減少資源開採帶來的碳排放,從需求側推動經濟向低碳化轉型。企業是國家減碳戰略的執行單元和創新引擎,承擔著將國家宏觀目標落實為具體減排量的關鍵任務。石頭造紙是減碳重要大戶。

樹木是重要的碳匯,砍伐樹木用於造紙會直接減少碳匯能力。石頭造紙不依賴木材,有助保護森林,讓現有森林繼續生長並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石頭造紙不耗水,不用酸鹼污染土地,對保護環境能起很大作用。假設我們建設一家生產100萬噸的石頭造紙企業,每年可幫助國家減少約5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個數值相當於約12萬輛燃油車一年的碳排放量(按每車排放4.6噸計算),相當於種植了3000萬棵樹生長10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按每棵樹吸收18公斤計)。這是可觀的減排量,讓企業成為減碳標兵。

建一家稀土永磁微風發電的石頭造紙工廠,能實現真正的產學研協同發展,為技術發明和企業生產提供了絕佳的案例。當然這樣的投資會較大,需要作深入研究,進行權威的可行性研究,以保證企業投入與產出能具經濟效益。不過這個設想具遠見,代表了未來工業發展的方向,即深度脫碳的循環濟模式。如這個設想和實踐成功,這家造紙企業將是一個標竿性的工業生態園區,具有巨大的行業引領意義和社會價值。我們務必本著先論證,後投資的科學態度,用詳盡的數據和穩健的規劃為這一偉大的藍圖保駕護航,為國家的減排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談福建艦航母

 

/林倫理

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是世界最先進的航母,標誌著中國航母技術已進入世界第一梯隊。美國採用的動力是核動力,中國採用的是常規動力,在製造成本上比美國低很多,維護費用更低,是用小錢辦大事的中國發展模式。福建艦採用平直甲板設計,取消了滑躍甲板,增加了甲板面積和停機區,能夠搭載更多艦載機,並提高起降率。福建艦將搭載新一代艦載機,包括殲-35隱形戰鬥機、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以及直-20反潛直升機等。這些艦載機將顯著提升福建艦的制空、制海和信息戰能力,確保達成保家衛國目標。

福建艦採用了先進的綜合電力系統,能夠智能分配電力,滿足電磁彈射、雷達系統等高能耗設備的需求。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使其成為全球第二款使用該技術的航母,在航母能力上已超越俄羅斯、英國和法國。福建艦排水量約8萬噸,艦載機數量和種類顯著提升了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海軍優勢,對美國航母主導地位構成挑戰,對維護台海和南海和平起了重要作用。中國在電磁彈射領域的研究已處於世界前沿,但建造成本和維護難度低於核動力航母,適合中國當前的戰略需求。

福建艦的設計,更注重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搭載的高超音速導彈或無人機系統,可在亞太區域內對美國航母形成不對稱威脅。福建艦航母是中國航母技術的里程碑,在電磁彈射、艦載機配置和綜合電力系統等方面已接近世界頂尖水平。福建艦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已成航母強國,在技術領域展現優勢。福建艦是全球第二艘採用電磁彈射的航母,顯著提升了作戰半徑和預警能力。全通平直甲板設計除了能搭載約70架機,並支持同時進行起飛和回收作業。福建艦設計晚於美國,規避了傳統航母的結構問題,進行優化。

福建艦面世讓中國航母從追趕到實現並跑,在電磁彈射領域與美國處於同一代技術水平。未來中國在核動力上取得突破,戰鬥力將更加強勁。福建艦電磁彈射可針對不同重量飛機自動調節推力,避免過度衝擊或推力不足,顯著降低機體損耗。彈射後剩餘電能可回饋電網,供航母其他系統使用。福建艦電磁彈射依賴綜合電力系統,為未來高能武器,如激光武器、電磁炮上艦預留接口。福建艦的面世,為高能武器和全電力艦船打下基礎,讓航母成為更智能、更靈活的作戰樞紐,為保家衛國、保衛和平作出堅實的貢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貿易戰中香港的角色

/林倫理

李家超參加上海進博會說,高興內地企業通過香港進行籌融資、成立國際業務總部等走向世界,扮演超級聯擊人和增值人角色。香港榮幸地擔當起貿易戰中內地企業出海破局點大任,並藉此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升級。港人應發揮專業優勢,提供金融、法律、科技等高增值服務,助力內地企業全球化。在西方遏制全球貿易背景下,香港的角色愈加關鍵。香港連接中國與世界,能引進外資,助企業進行IPO、債券發行、跨境融資。香港普通法制度與國際接軌,能協助企業應對歐美嚴格的數據、環保、稅務等合規的要求。

香港具備中西文化交融優勢,有助企業進行品牌國際化與文化適配。香港吸引內地高端業務落戶,設立國際總部、研發中心、財務中心等,帶動高端職位與人才需求,對培養下一代人才非常有利。企業出海需數字化、AI化,香港可提供技術支援與創科場景,加速本地創科產業發展。法律、會計、金融、物流、市場營銷等專業服務需求激增,香港可成為服務出口基地。香港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扮演關鍵節點,有助提升其國際經濟治理中的影響力。強化專業能力與國際視野,提升英語、國際法、跨文化溝通能力,成為企業出海顧問,讓香港發展成一站式出海支援平台,與內地城市組成出海聯合艦隊

香港若能把握出海潮機遇,不僅能助力國家突圍,更能重塑自身經濟結構與全球定位。當前中國企業出海勢頭強勁,香港作為超級聯擊人和增值人,正是全球化的理想跳板。我們需要根據產品特性與競爭優勢,選定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市場,分析當地法規、文化、消費習慣、競爭格局,調整品牌形象與溝通語言,提升海外認知度。我們要利用香港自由經濟體制與稅務優勢,統籌海外業務,透過港交所上市、發行債券、尋找風投或私募基金及法律支援,處理跨境合約、知識產權、稅務等,建立香港作為出海前哨。

香港有技術與創新支援,如創新科技基金、科技券等,支援研發和數字化轉型。香港科技園、數碼港、各大學研發中心,有助降低管理成本。香港投資推廣署、香港貿發局、港交所,都在為出海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參加香港國際創科展、金融科技周等活動,拓展人脈與曝光。我們可聘請具國際視野的香港顧問或律師,協助制定出海合規策略,並善用RCEP、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聯動,打造雙向開放的出海通道。在國際貿易出現逆流之際,我們不坐而待斃,制定出海計劃書,安排與香港平台對接,我們前景無限廣闊。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