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國慶中秋顯中國實力

/林倫理

今年國慶和中秋節同時出現在國慶假期中,對中國人民來說是非一般的假日。中秋有嫦娥奔月充滿人類想像力的故事,也有抵禦外來侵略,在月餅中向民眾傳遞在中秋夜舉事共同行動的紙條。今年國慶節是中國人民決心實現多邊主義,傳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的信息。現代嫦娥探月工程,核心目標是探索月球,利用月球資源,拓展人類認知,實現飛天夢想,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深化宇宙拓展的實踐,是為了讓人類可持續發展,推動航天技術進步。這對國際合作,共同開發,和平利用月球有利。

嫦娥6號在國慶前夕發表了月表及次層水的分佈研究,為月壤製水和月球水冰開採,提供了科學依據。雖然目前離製成適合人類飲用的水還相當遙遠,但在人類科技研究進步中,通過月壤製水或水冰開採,實現規模化生產,滿足宇航員的飲用需求及種植物、生產氧氣等,支撑月球基地的長期運行,會是一件大好事。水和空氣對人類生存極為重要,月球兩樣都缺,不會發生類似地球上的下雨現象,核心原因就是月球缺乏足夠厚度的大氣層。地球的大氣層由氮和氧組成,能驅動蒸發、凝結、降水等循環過程,而月球大氣層稀薄,只有地球的大氣密度的萬億份之一,不會有水滴或冰晶凝結。

月球不適合人類居住,原因是月球表面近乎真空,沒有氧氣供人類呼吸,也無法保留熱量,白天可達127℃,夜間可降至-183℃,遠超人類生理承受極限。月球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月球仍是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寶庫與戰略平台,是清潔核聚變的原料倉庫。月球土壤富含氦-3,是高效、安全的核聚變燃料,有望徹底解決地球能源危機。月球還是稀有金屬的儲備基地,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同時月球引力小,為地球的1/6,從月球發射航天器的成本遠低於地球,對未來火星探測、深空探索是理想的起點,深化人類認知。

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時間,從地球開始,走向月球,從月球走向宇宙,這是人類生命的全過程。人類應遵循國際合作規範,如1967年制定的《外層空同條約》和平利用、共同開發原則,加強各國在月球探測與開發中的合作(如數據共享、技術交流),避免資源爭奪。人類可通過聯合國推動制定月球資源開發國際規範,確保開發活動的可持續性與公平性。中國科技和經濟實力都比人強,先走一步,願意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世界需要中國,帶領人類走向和平與進步,與人類共命運,共同富裕,走向大同。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國慶與世界同慶

 

/林倫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總書記在招待晚宴上發表講話,號召國民要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主張展現了中國的全球視野,對世界格局與中國的國際角色產生深遠影響。習主席強調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與霸權行為,有助於促進國際社會的公平與合作,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爭取話語權與參與權的重要契機,強化全球合作平台,彌合南北鴻溝,推動全球共同繁榮。

中國提出成立能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等合作平台,以及人工智能應用中心,為全球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讓發展成果與世界共享,推動全球共同繁榮。中國透過倡議展現大國擔當。中國不只是經濟強國,也是全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制度建構者,提升地緣政治影響力,推動制度性話語權。為了讓世界更公平地發展,中國以基礎設施、數字鏈接與綠色能源,推動共建國家經濟提升,促進互利共贏。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世貿組織等機構,推動規則制定與改革,確保發展中國家利益被尊重,達致文明互鑒。

中國的這些倡議不只是外交語言,而是對未來世界秩序的積極設計與參與。中國推動跨文明對話,尊重文化多樣性,減少誤解與衝突,促進全球社會融合,對世界和平,意義非凡。中國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也使西方世界的有識之士更了解中國的苦心。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必須由有正義感的人發聲,讓更多人覺醒,合力創造一個和平發展的未來。國慶節是國家成立的重要節日,在全球舞台上展現中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成就,象徵著中國從百年戰亂走向統一與獨立,凝聚全國民心 ,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鬥。

國慶活動是世界觀察中國發展的窗口,是中國展現大國責任,向世界傳遞外交主張與制度自信的機會。透過國慶期間的交流活動,促進中外理解,經濟合作,緩解誤解與緊張,傳遞和平訊號。中國是一個已經現代化了的文明古國,中國發展出的現代化制度,不僅有效,而且在影響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全國人民必須團結一心,為民族復興而奮鬥不懈。中國人要堅定立場,與國家在中央政府領導下,統一步伐,完成復興使命。我們的事業偉大而光榮,是一條通往自由、和平、共同富裕之路。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中國式民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林倫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了,中國式民主,確與西方民主不同,中國一黨領導,多黨合作,效率之高,成效之大,把一個國家從貧窮落後,變成一個教育普及、科技發達、建設成就驚人的國家,讓世界驚艷。中國式民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其核心要素,與眾不同,提供了一種非西方民主的範式,強調集體意志與實踐導向。這個核心理念,源自毛澤東在1943年《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的闡述,是一種政治方法論與認識論的體現。這是領導者深入群眾,收集意見、智慧,加以提煉,付諸行動之法。

這種民主方式,強化了黨與人民的聯繫,使政策更具群眾基礎,有助提升政策的可行性與群眾的參與感,成為治理合理性的來源之一。中國的實踐,給世界提供了一種非西方民主的範式,強調集體意志與實踐導向,對發展中國家而言,能更貼近其社會結構與文化背景。這與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爭吵不斷,差別很大,與中國全過程民主,在9000多萬共產黨員與民主黨派人士政治協商,達成共識而後合力推動中國建設的做法,有天淵之別。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的是人民在民主生活中的持續參與,不只是選舉那一刻。

浙江杭州青山村,每月最後一個周六,村民、人大代表、社會組織代表討論村莊發展,例如提出希望改善燃氣設施,經過協商和政府支持,實現管道燃氣入戶,年均用氣成本下降60%,讓民眾的意見,直接影響公共政策與基礎設施建設。這種代表制度強調廣泛性與多樣性,讓不同階層的聲音進入決策層。在福建福鼎市,人大代表收集民意後,將交通與環境改善項目列入民生實事清單,經人民代表大會表決後實施,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環境。這種制度讓民眾不只是建議者,更是決策者,讓人民意志產生實質成果。

不少發展中國家政黨,對實踐中的民主制度,能夠服務所有民眾,議題務實,代表構成多元,強調民主不只是程序,而是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共識過程。巴西學者卡瓦略,指出中國民主制度強調廣泛參與,核心目標是解決民眾的現實需求,對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啟示。西班牙中國友好協會主席卡爾莫納認為中國式民主是多樣文明下的治理創新。中國經過76年的實踐,越來越多國際政黨與人士在實地觀察後,認為中國式民主是真實且充滿活力,尤其在改善民生與社會動員方面具制度優勢。在國慶前夕,我們祝願祖國繁榮倡盛,更上一層樓!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美國透過《投資環境報告》抹黑香港

 

/林倫理

美國國務院每年發表《投資環培報告》,其中計對香港的部份近年來持續批評《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指控這些法律削弱香港的高度自治,並為營商環境帶來了“高度不穩定性。報告中還提到美方因應香港情勢採取終止與香港的部份協議,要求香港製造的商品標注為中國製造,並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行動。這些內容被港府批評為偏頗陳述惡意抹黑,並指其與事實不符。美國國務院向美國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各國投資環境評估,作為外交政策工具,反應美國對特定地區政治、法律和經濟環境的立場。

美國在地緣政治背景下,借這種報告用作施壓或干預他國內政,以圖影響投資決策,引發對投資者對香港法治或政策穩定性的疑慮。這種做法,不道德,但實際影響有限,據港府數據顯示,香港仍吸引大量外資,港股表現暢旺,資產管理總值持續增長,顯示投資者對香港仍有高度信心。香港特區政府與外交部駐港公署已採取多項反制措施,公開反駁不實言論,以數據反擊,引用港股表現、外資流入、國際競爭力排名等客觀數據,證明香港營商環境穩健。香港投資推廣署、商會等機構展示香港優勢,深化對外合作。

美國的報告雖具影響力,但香港的實際表現和國際企業的選擇才是最有力的反駁。事實勝於雄辯,香港持續維護法治,保持開放自由的營商環境,外界的抹黑終將失去市場。香港要強化國際宣傳與品牌建設,設立香港形象推廣辦公室,統籌全球宣傳,製作多語種內容,通過短片、文章、社交媒體內容,展示香港的法治、自由、創新與文化。香港要善用各種國際論壇、KOL與國際媒體,學者訪港,通過親身體驗,分享真實見聞。香港可以強化軟實力與文化輸出,支持香港電影、音樂、設計走向國際,讓世界歸心。

反制抹黑行為必須快速反駁與澄清,以公開數據,引用世界銀行、IMF、瑞士洛桑IMD等機構的排名,證明香港競爭力,並採用法律與外交手段向外國駐港領事館遞交抗議函等活動,要求尊重事實與香港法治,並對嚴重誹謗的個人或機構在當地提告。民間的力量不可或缺,鼓勵海外港人發聲,連結支持香港的外國人士,形成輿論力量。同時香港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ESG綠色金融,深化與東盟、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合作,提升香港國際形象。保衛香港人人有責,對訪港人士友善,是破抹黑最有力的工具。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戰艦訪港意義何在

 

/林倫理

世界海洋的面積約為3.61億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0.8%,覆蓋了大部份地球表面,從太空望去就像是一顆藍色的星球。戚繼光艦、沂蒙山艦將於國慶期間訪港,讓市民參觀,對香港市民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為保護國家和海洋安寧,盡忠職守。戚繼光艦作為訓練艦,負責培養海軍新生力量,是海軍戰力的根基,具備醫療與後勤能力,可支援海外任務與人道救援,遠航訪問有助提升中國海軍的國際形象與外交影響力。沂蒙山艦,能迅速投送兵力與裝備到戰區,執行登陸作戰,反恐、維和等各種任務。

戚繼光艦排水量達9000噸,配備先進教學設施,可容納數百名學員,設有直升機平台與醫療艙室,可執行遠洋實習、撤僑、救災等非戰爭軍事任務,並具備良好海上續航力與人道支援能力。沂蒙山艦,排水量約20,000噸,可搭載登陸艇、兩棲裝甲車直升機等。支援海上登陸作戰與兵力投送,配備了大型艦載機甲板和船塢艙室,適合執行快速部署與多樣化軍事行動。這次訪港是在執行遠海訓練期間順道訪港,以展現海軍現代化成果,透過開放參觀活動,讓市民近距離了解解放軍艦艇與部隊建設,增強國民國防意識。

在國慶76周年之際訪港,展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關懷與支持,強化一國兩制下的軍事存在,讓市民放心。中國海軍實力與解放全中國時大不相同,當時解放海南島,只能靠木船和帆船,在美軍第7艦隊阻攔下連解放金門、馬祖都做不到,更不用說解放台灣了。今時不同往日,國家實力飛速發展,讓人安慰。回想1979年國家改革開放,我應邀回國參加軍轉民工作,在六機部建立中國船舶工業公司中擔任香港聯絡工作,並為承接造船訂單出力。當時訪問了不少造船廠,看到那時已是驅逐艦、潛水艇樣樣齊備,心中暗暗佩服。

如今中國造船業發達,具世界最大的造船能力。其中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低溫可達-163℃,技術要求極高,被譽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液化石油氣運輸船、超大型原油運輸船,可運載32萬噸原油、超大型集裝箱船,可裝載兩萬TEU以上、散貨船,運輸礦物、穀物等散裝貨物、汽車運輸船、豪華郵輪、化學品船、極地破冰船和極地科學探測船等,應有盡有。中國造船已形成全譜系總裝建造能力,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有14種船型的新接訂單量居世界第一。這讓我們愛國同胞深感驕傲,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歡欣鼓舞!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談新疆70年

 

/林倫理

1949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510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式成立,到現在已有70年了。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漢代設立西域都護府,唐代設西安、北庭都護府,元代、明代、清代都設立新疆最高軍政長官。新疆公元前60年已在中國管轄之下,自1955年國慶開始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領導下,開始當家作主,實踐具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邊境線長達5700多公里,與8個國家接壤,是中國西北重要的安全屏障。新疆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復興大局。

新疆資源禀賦優越,是中國重要的能源戰略基地,石油、天然氣儲量居全國前列,新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規模突破1億千瓦,位居全國前列。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擁有19個對外開放口岸,中歐、中亞班列線路達23條,覆蓋歐亞19個國家,26個城市。新疆目前已成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是連接亞歐大陸的黃金大道。新疆油氣生產加工、媒碳媒電媒化工、綠色產業、油糧、棉花和紡織服裝、綠色有機果蔬、優質畜產品、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遊突破3億人次,收入超過2000億元。

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可共同服務於國家大局。香港作為連接新疆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可發揮其金融、貿易優勢,參與建設,助力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香港在金融、法律、物流等高端服務業方面的經驗,可為新疆企業走出去提供國際化專業服務,同時吸引外資參與新疆發展。唐翔千家族是香港最早到新疆發展的商人,唐英年是其後人,希望他能繼承前人的宏志,為新疆發展出力。最近看到霍英東後人霍啟剛和夫人郭晶晶與一班香港政界人士訪新疆,希望他們能有所作為。

鄧小平先生再造一個香港的願景,我認為在新疆是最有機會實現的區域。新疆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與中東和歐洲相連,如能用好香港金融、貿易、品牌建設和國際交往豐富的經驗,必能有所作為。香港只有約一千平方公里,香港若與新疆合作,撥出一千平方公里再造一個香港,完全可以成功,為中東和歐洲經濟注入強心針。香港完全可以趁着數字人民幣、穩定幣及RWA發展的東風乘勢而上,為新疆再造一個香港發力。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但值得去嘗試。自古成功在當試,鄧小平的夢想也只有勇於創新突破的勇士才能讓夢想成真。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世界金融四小龍

 

/林倫理

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成為世界金融四小龍,其意義超越亞洲,是世界四大支柱。當中還有上海、深圳,位列第八和第九。香港在2025年再次穩居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三位,與紐約和倫敦的分差收窄,並在亞太地區領先新加坡,不僅是城市競爭力的體現,更是對國家和世界具有深遠意義的里程碑。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門戶,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吸引外資,促進資本市場改革,為內地科技企業提供融資平台,支持科技強國戰略,成為跨境財富管理中心,吸引全球資金流入,有助金融安全與發展。

在全球層面來說,香港是東西方金融制度的交匯點,促進全球資本流動與風險管理。在綠色金融、金融科技、黃金交易等領域的創新,有助於全球金融市場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並提供高效、透明的金融服務,提升全球投資者信心。香港要如何做得更好,讓香港更輝煌,必須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建立債券電子化交易平台與商業回購市場,提升流動性。香港要落實穩定幣發行人制度,推動代幣化債券恆常化發行,擴展數字資產產品與服務,打造亞洲數字金融樞紐的地位。

香港與大灣區碳市場合作,建立跨境碳交易結算機制,設定自願碳信用標準,吸引全球ESG資金,並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香港正優化人才政策與投資者入境計劃,提升基金與家族辦公室的稅務優惠,吸引高端資產管理機構落戶。香港要加強國際合作與話語權,與瑞士、阿聯酋等市場建立金融鏈接,以拓展國際影響力。香港要積極參與全球金融規則制定,提升國際金融治理中的地位。香港的金融地位不只是排名,是一種責任與機遇。若能持續創新、開放、穩健發展,不僅能讓世界因香港而受益,也讓香港閃耀於全球。

香港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正為年青一代打開一扇通往全球舞台的大門。這不只是就業機會,更是參與塑造未來金融格局的契機。青年人要裝備好自己,掌握金融科技與數字資產知識等未來金融業態技能,提升多語言能力與國際視野,讓你在金融機構中更具競爭力。金融不是單一領域,懂得結合科技、法律、環保等知識,才能成為新一代多元能力的人才。青年要走出課堂,參與各種金融論壇和活動,創業或加入初創企業,打造自己的金融產品,加入相關機構實習,都是積累經驗的方法。青年要擁抱責任,才能實現夢想。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