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綠色金融與大灣區的關係

 

/林倫理

香港回歸祖國28年,香港金融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動力。最近拜回了一些搞金融業的朋友,他們對目前發展情況感到滿意,對前景充滿信心,並認為香港獲得中央大力支持,是金融業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特別在綠色金融方面的發展,有了大灣區整合發展的政策,攜手打造低碳,對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影響深遠。綠色金融為大灣區綠色基建、清潔能源、綠色製造業等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協助實現國家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深圳廣州等城市合作,有利推動綠色債券等跨境發行。

在大灣區成立絕色金融聯盟,整合港、深、廣、澳等地監管機構與市場參與者,共同制定政策與標準,推動碳市場建設,有利ESG數據共享與披露制度。香港政府積極發行綠色債券,推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提升市場信心,成為一帶一路與大灣區橋樑,吸引國際資金投向內地綠色項目。人民銀行與內地部門在2020年聯合發佈,明確了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鼓勵企業利用港澳平台發行綠色債券,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創新試驗區,推動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涵蓋碳金融、綠色貸款,碳賬戶等八大行動,進行交易。

香港推出了《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與國家及歐盟標準接軌,提升綠色項目認定透明度。聯交所修訂ESG信息披露規定,2025年起分階段實施新氣候資訊披露要求,澳門也聚焦碳市場建設,為綠色金融搭起橋樑。綠色金融政策的出現,對企業響深遠,改變了企業的融資環境和科技創新向着可持續發展方向傾斜,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工具,以低成本獲得資金支持。這項政策不但推動了節能減排科技的進步,還緩減了中小企的融資難問題,激活了市場經濟,促進製造業在綠色低碳行業發展,造福全人類。

大灣區是世界製造業中心的中心,廣東和沿海地區給國家提供最多稅收。環境信息披露,與合規管理,滿足ESG信息披露要求,提升了大灣區企業綠色競爭力,對品牌建設有利,可以讓企業更具競爭力。綠色項目是有數據可以評價的,例如石頭造紙,每噸紙可少砍20棵樹,節約12噸水,不產生廢氣,不污染土地,質量比一般紙更優,而且價格較樹木造紙更有競爭力,可以幫企業減少碳排放,何樂而不為?推動綠色環保項目,是科技創新的意義所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需要保護好地球,讓人類可持續發展。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